文 | YOYO
编辑 | 美龄
小年是“忙年”的开始,是新春开幕前最后一段音符,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买年货是为了团聚的餐桌更加丰富,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把陈旧的东西,以及一年的不顺不快,通通一扫而光。
一个福字,两副春联,几张窗花,满屋是红红火火的喜气,浓浓年味起,滚滚好运来。
小年是旧岁结束的开始,也是大年的序幕。
从小年开始,年开始铺开它多彩的画卷,这其中,藏着每个人心心念念的愿景与渴望团聚的急迫。
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到处大大方方红红火火欢腾着,开始满溢起喜气和年味儿。
过了小年,小孩子可以掰着手指,为新春的到来欢呼雀跃,为穿新衣、拿压岁钱,激动不已。
一年辛苦劳作,喜庆和安宁抚慰了这一年所有的付出与收获、幸福与无奈。为了迎接新年的团聚,远方的游子,也踏上回家的路途。
“小年”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爷是这一天的重头戏。
家以灶为要,民以食为天。在民间传说里,这一天灶王要回天庭汇报,一年里人们做的善事和恶事,等着玉皇大帝赏罚。于是,人们要祭灶送行,供上糖果等甜品。
这既是送神上天的仪式,也希望吃了糖的灶王爷黏住了牙齿,不会向玉帝说坏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小年已至,大年不远。
到了小年,就意味着距离除夕不过一个礼拜的时间了。新春已在路上,团圆也已经在路上。
风中的回声似乎飘散着团圆的喜气,提醒着每一个游子归期已至,催促着人们早日走向家的方向。
无论天气多么寒冷,人们对未来的热忱丝毫不会减少,在劳累一年后,休憩和团圆变得更迫切,年的喜气和安宁也更能够抚慰所有的奔波与辛酸。
太多人离开家乡,去别的城市追逐梦想。但回家过年,永远是人们心中最柔软和执着的向往。
于是,有的人忙着给工作做最后的收尾,有的人准备收拾行囊备好年货,有的人正在跨越山海奔赴故乡
看似各有奔赴,其实向着的是同一个方向——回家过年。因为那里,有人为他们守候。
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重逢。千山万水,回家的路最美;千呼万唤,等你的人最暖。
家永远是温馨的港湾,家人永远是温暖的怀抱。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团圆,哪怕仅仅只有7天的短暂急促。
本来热闹的城市街道,越来越冷清;而故乡的年味儿,开始变得越来越热闹。
每个人都念着一条归家的路,每条路都系着一家人的心,哪怕跨越千山万水,穿过人山人海,对回家的渴望,始终最绵远悠长。
流浪的灵魂不管走得多远,故乡亲人以及家乡的味道,始终在原地守候。无论走到哪里,舌尖心底都是记忆深处的故乡。
家人在身旁,热汤热菜在嘴边,总有一味温暖人心。这一年有太多的故事想要分享,也又太多的未来需要展望。
每个人,都念着心中那条归家的路;每条路,都紧密牵连着一家人的心。
归来,是离别的初衷;团圆,是打拼的意义,是最珍贵的年味。
那些过年时必须吃的食物,那些必须举行的仪式,是游子们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也是每个中国人情系的根。
记得儿时每到小年,各家各户的炮竹声就响起,就知道春节来了。如今依旧是过年,但是很多人说年味好像淡了许多。
传统的节日风俗渐渐淡去,太多都市人都已经不知道真正意义上的灶台是什么样,更不用说送灶王爷回天的习俗了。
过年仪式的精简,让春节变成日历上沉闷而面目模糊的某一天。
其实节日没变,变的是我们对待节日的态度。
过节的仪式是历史、文化、人文、习俗的传承,仪式中有浓浓的亲情、绵绵的乡愁、潜于内心和流于外表的喜悦。
是的,年仍需要仪式感来彰显,来表达,只要有心重拾那些看似繁琐实则意味深远的仪式,年味或许能够更浓郁。
如果说,春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那么小年,则是狂欢前夜的兴奋与忙碌,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
今年春节,我们终于可以走进久违的人群中,拥抱城市的烟火气了。
就让我们带着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融入新年中吧!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