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这些,就能培养出“谷爱凌”?这部纪录片道出了真相……
五一好,这里是老育。
五一假期眼看过半,孩子的作业都做完了吗?课外班上了吗?
还有,最近腾讯视频新播出的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大家有在看吗?
更新的几集无不在输出着一个概念——鸡娃。
01
定居在洛杉矶的华人妈妈静涵为了培养女儿茉莉学习花滑,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
她辞掉华人学校的全职工作,每天驱车200公里陪着女儿去冰场训练,花费重金请名师……算下来这样学习花滑的训练费用是体操的十倍。
静涵这样全身心投入到女儿的花滑培养计划已经两年多,提及到为何会让女儿走上体育这条路,她说:“培养女儿的运动精神,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只有学会了输,才能学会赢。”
静涵自己本身就是教育学硕士,老公也是耶鲁大学高材生,说实话两人的学历和家庭经济基础就注定了在教育女儿这件事儿上,不可能躺平。
女儿茉莉读小学后,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就去冰场训练。
妈妈看到孩子的比赛成绩后也在反问自己,“这样为了比赛而去比赛是不是错了?送孩子走上竞技体育这条路是不是值得的?每一天看着女儿在冰上一次次摔倒又爬起来,是在熬孩子,其实也更熬家长。”
02
在这种鸡娃焦虑下的妈妈,不是静涵一个人。
作为身在上海的百万粉丝育儿博主,阿胖也是面临着同样的困扰。
阿胖在外企工作,老公也在大厂上班。
这个中产家庭的鸡娃第一步,就是孩子要在好的民办小学读书。
在阿胖的努力下,儿子小田在中班时候就开始学习小学课程,民办小学的入学审核严苛,家长和孩子都得入学面试,为此阿胖一家人准备了3年。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小田作为第一批上海摇号入学政策的孩子,被分到了家附近的一所普通公办小学。
阿胖当时知道这个结果后,直接没忍住在办公室哭了。
但躺平是不可能躺平的,在“菜小”上学的结果无法更改,那好歹也要让孩子在班上在学校里保持优势。
所以鸡娃政策持续进行,因为“双减”的原因,学校不布置家庭作业,阿胖就每晚放学后带着孩子学高年级数学、练英语口语、练琴1小时……一套流程走下来已经是晚上10点。
周末一家人的行程也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午体验足球课,下午继续去练琴。
这样鸡娃,在阿胖看来,不是要求孩子有多优秀,而是希望孩子能在父母为他创造的阶层中不掉队,当个过得好一点的普通人。
03
社会大环境就是如此,你不鸡娃,别的家长也会鸡娃,躺平就掉队。
本来还想快乐教育的父母就只能被迫鸡娃了。
不管是洛杉矶还是上海,鸡娃好像无处不在啊。
不同家庭,不同阶层的教育理念不同,纪录片想展示的也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全力以赴的妈妈们,咱也没有立场去断定这样鸡娃出来的孩子的未来。
不过老育想肯定的是:两位妈妈的鸡娃出发点都落在孩子的兴趣爱好上。
茉莉有体育天赋,所以妈妈狠心拉她一把,至少在花滑上让她的努力不被辜负;
小田每天练琴,但能登上舞台的时候自己也很骄傲,被问到喜不喜欢大提琴时,也毫不犹豫地说“喜欢”。
所以有时候鸡娃的最高境界,是在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推他一把,给孩子提供支持。就像谷爱凌,学着学着自己就能去享受这个过程。
但这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鸡娃过程中的痛苦,是鸡娃的付出和孩子的成绩之间的矛盾,可能孩子就是中等水平,鸡一下能上去,不鸡呢又马上下滑,鸡一下动一下,搞得家长时时刻刻绷着就怕稍不注意孩子就掉队,孩子也怕辜负父母的付出,心理压力也大。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没在小时候给孩子足够的引导和关心,到了升学的时候开始报复性鸡娃,这样只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这对双方来讲都是折磨了。
所以,要不要鸡娃、怎么鸡娃、鸡娃的上限在哪里,这都是万千父母要面对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希望父母们都能知道,没有最完美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
作为家长的你,也会选择鸡娃吗?
付出这些,就能培养出“谷爱凌”?这部纪录片道出了真相……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