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几个小时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亲人入驻“天宫”。“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新乘组先上去,老乘组再下来”的轮换模式将成为常态,这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的时代。
11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交流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现场
航天员会师握手拥抱,留下太空合影
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7次飞行任务,也是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11月30日5时4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在这期间,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通过通信设备,在我国空间站内密切观察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画面。
此前,为迎接神舟十五号乘组进驻空间站,在轨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穿上了精心设计的衣服,在空间站录制了一段视频。“神舟十五号乘组的战友们,兄弟们,我们就要见面了。这一刻,我们期待了很久。”乘组指令长陈冬用手指了指身上那件印花的卫衣,“老铁来了,我们想死你们了。”
衣服的图案是我国空间站和在轨的神舟十四号乘组,但三位航天员卫衣上印的文字却不太一样。把“天上宫阙待君来”字样穿在身上的是我国首位入驻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面对镜头,她也感叹,“盼望着,期待着,我们等到花儿都快谢了!”另外一位航天员蔡旭哲则伸出双手,呈拥抱状,告诉即将来的神舟十五号乘组,“欢迎来到太空家园,来吧,先拥抱一下吧。”
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完成各项准备后,11月30日7时33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
神舟十五号乘组进入空间站后,航天员们握手拥抱,很是激动。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稳定站好,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他们竖起大拇指,齐声喊: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揭秘
神十五携带蔬菜水果等,改善航天员在轨生活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后,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和交接工作,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则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
“新乘组先上去,老乘组再下来”这种模式能够保证空间站始终处于有人值守的状态,对于空间站的延续性运行和开展长期科学实验都有重要意义。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高旭介绍,经过此次在轨飞行验证,后续这种轮换模式将成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常态化模式。这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的时代。
生活方面,在轨配置的两套厨房设备可同时进行用餐准备,两个乘组可一起进餐和分享食品。两个舱段配置的两个卫生区和6个睡眠区均可独立使用。据了解,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携带了2台对安装时效性要求高的实验载荷设备,即舱内辐射生物恒温箱和植物实验单元包。飞船还带上了一些蔬菜水果等保质期短的食品物资,尽可能改善航天员在轨生活。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五号乘组作为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后到访的首个乘组,将开展空间站三舱状态长期驻留验证工作,对航天器运行维护的管理工作量会大幅增加。
除日常维护照料空间站外,航天员将完成15个科学实验机柜解锁、安装与测试,开展涵盖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4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在轨期间,计划实施3-4次出舱活动,并将首次使用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转移物品,航天员的舱外活动范围也更为广泛,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挑战。
■相关新闻
长二F有“黑匣子”,“Y”系列配置三个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简称“长二F”火箭),是中国第一型载人火箭,素有“神箭”美誉。记者从该院获悉,在现役的长征火箭家族中,它除了有独一无二的逃逸系统,身上还有“黑匣子”,用于记录关键参数和图像。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研制人员魏来介绍,用于“送货”的长二F火箭“T”系列配置了两个“黑匣子”,而用于“送人”的长二F火箭“Y”系列则有三个。其中第三个“黑匣子”安装在逃逸塔下方。
逃逸塔是位于火箭顶部的一个巨大避雷针似的装置,主要作用为在火箭从待发段到上升段期间保障航天员的安全,被誉为“生命之塔”。将火箭的“黑匣子”装在这里,目的就是一旦意外真的来临,“黑匣子”可以将逃逸全过程的关键数据存储下来,为研制人员分析和判断逃逸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不过,由于我国长二F火箭的飞行可靠性和安全性极高,这个“黑匣子”迄今仍无用武之地。
除了这个“黑匣子”,长二F火箭还有两个“黑匣子”,分别安装在整流罩和助推器中,用于存储火箭飞行过程中关键动作的参数和图像数据。
关于火箭的“黑匣子”,魏来表示,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澄清”:虽说叫“黑匣子”,其实它并不黑,一般采用鲜艳的红白色。此外,“黑匣子”内还藏有一根醒目的红丝带,当“黑匣子”往地面回落、顶盖打开时,这根丝带就会飘荡而出,有利于搜寻人员发现。
火箭“黑匣子”掉落后,一般外观保持完好,不会碎裂。“黑匣子”能抵御20000G的冲击,而且耐雨打风吹,哪怕泡在水里也不会受损。此外,火箭“黑匣子”延续航天万无一失的标准,采用双冗余设计,确保存储数据不会丢失。
由此可见,在长二F火箭上安装“黑匣子”,是航天人一项补充采集更多更全面数据和图像的有效方法。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白爽 校对 贾宁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