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秋天是一个很神奇的季节,阳光温润,岁月静好,寻一处有山有水的所在,或凭吊抒怀,或访古探幽;目之所及,山光苍翠,水色隽秀。秋天殊未晓,这如梦幻般恬淡悠然的场景不时出现在我一向波澜不惊的梦里,激起阵阵涟漪,于是,终于有了这次金口之行。
金口古镇以金水入长江口得名,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为武汉城市的发源地,也是武汉码头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但是因位置较为偏僻,关注度不足等原因,早已不复当年的繁华。变成了一个冷门的小众景点。古镇以本地居民为主,鲜少见到外来游客,基本未受到商业资本侵袭,原生态的环境,让人意外又惊喜。今日的金口,像一位铅华洗尽的老人,安坐于江边,惯看秋月春风,古朴庄重的底色下,仿佛依稀还能看到当年的雄壮风姿。
一、槐山怀古
滚滚长江,在流经金口时,拐了一个弯,弯边有一座山,即槐山。槐山临江而立,揽江控河;槐山不高,远看甚至形如土丘,但因位置险要,看起来气势蔚然。我原以为,此山既名槐山,想来山上应该有许多槐树了,待身临其境方知是想当然了,因为山上虽然林木葱茏,曲径深幽,但并未发现槐树,回去查了资料才知,槐山原名迥峰山,因晋人李大槐曾居此而改名槐山。
寻幽碧落外,此境真洞天。若单论历史人文渊源,槐山上最有名的当然是留云亭了。但我对达摩祖师和佛教禅宗的义理并不感兴趣,槐山最吸引我的是那两株千年古银杏树。相传银杏树为唐太宗贞观年间淮山寺僧人所栽,距今已有1300多年,在历经漫长的岁月侵袭和战火鏖兵之后,目前仍存两株。站在树下,抬眼凝视这千年古树,只见银杏叶苍翠葳蕤,在秋日的暖阳熠熠生辉;银杏树旁,还栽种有两株桂树,亭亭如盖,丹桂飘香,花气袭人。
闭上眼睛,仿佛还能看见桂花的香味,正在穿透摇曳婆娑的银杏树叶,扑面而来。突然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眼前的树,见过一千年前的人,历过一千年前的事,千年之后,它仍然矗立在我的面前,枝繁叶茂,默默诉说着千年之间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李白诗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想来就是这般意境了。只是我眼前的这两株古银杏,明显较李白笔下明月的意境更加高级,毕竟明月是死的,而树却是有生命的。鲜活的生命比冰冷的明月更有温度,也更让人感动。
二、石矶雄风
槐山石矶驳岸位于金口古镇槐山西麓长江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槐山脚下。驳岸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是长江上仅存的一处古代航运建筑设施。从临江一侧看去,槐山石矶驳岸造型气势磅礴,风格雄伟古朴,布局合理,构造精巧,极具明代雄浑大气的建筑风格。石矶驳岸以长条麻石砌筑而成,全长247米,平均高度7米,最高处9.3米,分三层台阶依山就势而筑。石矶上至今还留有当年纤夫牵拉缆绳使用的“牛鼻子”栓缆孔。遥想当年,古人在没有任何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全靠征发民力,修建如此壮丽雄浑的石矶驳岸,他们的力量和智慧令人肃然起敬。驳岸边立有清代光绪年间的禁事石碑,详述了槐山石矶驳岸的作用和相关禁令,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站在石矶驳岸上,脚下江流滚滚。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想来当年苏子登临赤壁时,见到的情景也不过如此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站在江边,但见长江穿山而过,日暮乡关,秋色连波,这片石矶,就是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我想,那苍凉斑驳石矶,一定蕴满了纤夫的血泪、文人的梦想、游子的惆怅。
三、古镇古街
离开临江的山水,我为一条古朴幽长的古巷而来。它没有江南烟雨中悠长寂寥的雨巷那般韵味十足,但却有着独特的、古朴粗狂的性格。这是一条青石板街,街道狭窄,仅够两人并排而行。临街房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与外面的世界仿佛隔着一个时代的距离,颇有一种误入桃花源的感觉。古街很少看到年轻的身影,斑驳古老的院墙、埋头躬耕菜园的古稀老人、无精打采俯卧在门口的老黄狗,触目所及的,皆是一片暮气沉沉的生命,笼罩在金色的夕阳里,安详而柔和,一如这条古老的青石板街道。
古街曾经承载了一个时代的繁华,如今也沉沦在时代的秋风里。这条古韵幽长的街道,应该是小镇最后的倔强和守望了。其实我是不希望它消失的,他也不应该消失,作为一条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人文情怀的古街,它值得我们去深度拥抱和缅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古街换新颜,其实是我们对待历史的最佳态度。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