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杜宇
据中国新闻网,近日,一则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全面消灭蚊子的建议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的答复。很快,各种争议也随之而来。有人认为,蚊子是自然界和生态系统的一员,存在有其合理性;也有人认为,蚊子是害虫,是疾病传播的元凶之一,应该“除之而后快”。
国家卫健委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全面消灭蚊子的截图
究竟哪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完全消灭蚊子从技术上可行吗?
不是所有蚊子都有危害
清华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传染病学教授程功介绍,全世界有3000多种不同的蚊子,能够传播人类病原体的蚊虫有数十种。“绝大多数的蚊子对人无害,与自然界的许多动物一样,在生态循环系统中有关键作用,一些动物甚至是以蚊虫的幼虫孑孓作为食物。”
“我们希望消灭的应该是作为疾病传播媒介的蚊子,也就是病媒蚊。”程功说。
病媒蚊虫的危害性在于会携带并传播蚊媒病毒给人类及动物宿主,从而引起一些严重疾病,例如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及出血热等。目前,蚊媒病毒是全世界传播范围最广,对人类危害作用最大的病毒种类之一,每年可导致数十亿人感染、数十万人死亡。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365101
近年来,以登革病毒、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西尼罗病毒为代表的新发及再发蚊媒病毒在全世界流行,并且潜入中国,给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
为此,中国相关部门和科研团队一直在加强病原生物防制工作和研究。
国家卫健委在对全国人大代表的相关回复中也表示,近年来,我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发布病媒生物控制标准66项,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活动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重点媒介传染病疫情保持平稳并呈下降趋势。
中疾控:目前科技手段还不能消灭蚊子物种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9月16日消息,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所长周晓农表示,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我国已经消除了疟疾,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壮举,但是我们仍然存在着输入性疟疾病例引起当地流行的风险,这个风险主要是因为我们目前输入性病例还是比较多的。
图片来源:中国网
举个例子,在新冠疫情以前,我们每年大概有3000例左右的输入性病例,这些病例进来以后,可能会造成三个方面的风险:
一是全球疟疾病例还是处于高峰时期,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报告全球有85个疟疾流行国家,发生了2.41亿的病例,比2019年增加了6%,而且死亡病例还有所增加,全球有62.7万疟疾病例死亡,比上年增加12%。
二是我们国家与非洲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交流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劳务输出、旅游出境等人员增多,疟疾病例输入的风险一直存在。
三是我国疟疾流行区传播媒介孳生环境没有彻底改变,所以流行的条件还是存在。在这里特别是蚊子的问题,作为一个物种,目前科技手段还不能达到消灭蚊子这个物种的状态,所以蚊子的存在,特别是传播疟疾的按蚊,疟疾输入以后会引起再传播的风险。
为了防范疟疾输入再传播的风险,我们在2020年底印发了《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管理办法》,一个是从策略上,将“线索追踪、清点拔源”调整为“及时发现,精准阻传”,用精准的措施阻断传播,从能力保持、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联防联控、工作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期国家疾控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的通知》,主要是针对非洲传播季节回来的疟疾输入病有所增加的现象,进一步加强对疟疾等寄生虫病的预测预警,持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指导各个地方做好防止输入再传播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中国新闻网、中国网、国家卫健委网站
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