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全球经济正在进入衰退时代。从总体上看,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增长放缓和通胀并存的情况。
美国经济今年已连续两个季度收缩,而七国集团(G7)第二季度的增长率仅为0.2%,这还是在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帮助下实现的。
在欧盟和美国,通货膨胀率仍然居高不下,尽管进行了几轮加息,但仍徘徊在8%以上。美联储的加息行动似乎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美元走强以及资本流入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毁灭性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对那些美元计价外债负担沉重的新兴经济体。
到目前为止,由于我国的通胀水平仍较低,人民币贬值仍在控制之中,因此相对其他国家来说,中国并未受到影响。同时,我国极具弹性的出口贸易仍在对经济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月接一个月、一个季度接一个季度地给我们带来惊喜。
但是一些人表示,我国的出口引擎正在失去动力,因为全球市场的疲软最终将反映在对中国制造商品的需求上。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似乎将持续下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经济问题与美国和欧盟截然不同,因此宏观政策工具也有所不同。全球最大的三个经济体能否协调领导全球经济走出衰退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就美国经济而言,问题的根源在于总需求过热。与新冠相关的多轮“印钞计划”终于开始发挥作用,即便是在几次大幅加息之后,美国就业市场依然非常强劲,8月份失业率低于4%。
美国的通胀是多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疫情期间大救助的持续影响以及推动投资过度的长期低利率的累积效应。简而言之,这是一种以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为特征的经济失衡。
欧盟也面临着不平衡,但这是由能源供应短缺造成的。目前,能源价格飙升和能源短缺正在严重影响欧洲的生产。作为欧元区的经济强国,德国的许多公司都面临着经营上的困难,一些公司被完全赶出了行业。从本质上说,问题在于供应过冷。
然而在我国,供应链网络仍在生产产品,这说明在出口上发力是正确的,最大的挑战还是国内需求不足。
现在国内消费需要回升,国家也正在通过基础设施项目和其他公共支出推动财政政策,不过这些东西往往需要一点时间才能渗透到人们的口袋里。
通常情况下,人们的需求会在大流行之后立即强劲回升,就像1918年西班牙流感之后的情况一样。但现在,国内的企业还不想承担更多债务,所以这个政策在实施后还未看到很多进展。
但是事实上,中国的处境比美国和欧盟更轻松,因为从宏观政策的角度来看,我国面临的挑战更容易。美国和欧盟必须应对减少需求的痛苦问题,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需要增加需求。
所以我的建议也很简单,耐心地再坚持一会儿,等待更多宽松政策的实施,等待消费情绪的回归,中国要突破这个“关卡”只是时间问题。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