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造车新势力月交付量排行榜的位置,哪吒汽车占据了3个月,月交付量分别是1.4万、1.6万和1.8万台。
前9个月,哪吒一共卖出了111190台车,是新势力阵营的冠军,去年同期,这个数字还只有41427台。相较之下,第二名小鹏汽车今年前三个季度交付98553台,理想和蔚来分别交付86927台和82434台。长期处于第二梯队、隐于“蔚小理”光环下的哪吒,连带着背后的创始团队,终于被看见了。
在搜索引擎键入“张勇”二字,指向的百科词条多达624个。缩小到企业家的范围,大众熟知的,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和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哪吒汽车CEO张勇藏在浩浩荡荡的“张勇们”之中,不睁大眼睛细细找,根本找不到。
这和他此前低调的公众形象高度一致——用他的话说,自己是“nobody、路人甲”。熟悉歌坛的人看了他照片,或许会恍惚地问上一句:“这不是李荣浩吗?”周鸿祎回忆见张勇,后者低调得让他误以为是个产线工人。
事实上,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史上,张勇是率先尝到夺冠滋味的那一个。
2017年,蔚来和小鹏量产车还没交付,理想前身车和家还在搞轻型电动车项目,作为北汽新能源销售负责人的张勇,已经让北汽一年卖掉10万台车
他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在2018年跳去合众新能源,一家成立了4年,仍默默无闻的初创车企。
据他后来回忆,那时候合众的处境不失尴尬,“从人、资金到过往的经验、背后的股东,哪一个都不够有成功迹象”。嗅觉敏锐的机构投资人,更青睐互联网出身的创始人,追着给他们投喂造车启动资金,而对于传统车企背景,从地方政府、地产大亨那儿拿了钱的合众,兴趣缺缺。账上的钱只够他们再撑三个月。
张勇拿的,是一手不算好的牌。但他坚持给合众旗下汽车新品牌命名“哪吒”,取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头。他从自己擅长的10万元区间市场入手,把哪吒N01,更多地卖向了熟悉的企业端、政府端客户。
只是,命运没有一下子安排他们闹海屠龙。整个2019年,哪吒N01只卖出了1万多台。作为曾经的销售冠军,张勇面对困境时也无三头六臂,只能继续做好后续车型的开发。外界看到的是,哪吒凭借V和U两款车型,从不被看好的新造车腰部序列,硬是闯入了头部阵营。
每人Auto在上海见到张勇的那一天,是哪吒U-II上市的日子,访谈的一个半小时,是挤出来的。他坦承,自己不是喜欢抛头露面的人,并不习惯和外界对话,加上之前不被关注,说了也没人听。“但是没办法,为了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我个人,我该说话还是得说话。”不同于外界理解的“逆袭”爽剧剧情,哪吒的起势,在张勇这儿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以下是每人Auto和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CEO张勇的对话。
谈“逆袭”
谁会关注路边的一棵小草是怎么活下去的?
不会的,只会关注大树
每人Auto:哪吒汽车近几个月销量稳步上升,你的心情怎么样?
张勇:没什么感觉。我们定位在大众市场,本来基数就大,量现在上来了也是应该的,然后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够高,还有很大的潜力。
第二,其实老早都已经知道了。你手上有三四万台未交付的订单,每个月又有新增的,基本上两三个月之前,你就能够预判后头的销量走势。
每人Auto:你不认为现在哪吒的销量表现算得上“逆袭”?
张勇:我之前认为算不上逆袭,因为每一个板块的能力都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过程都是非常痛苦纠结的。现在汽车整车业务的竞争要求你不能有短板,同时还要建立长板,完全不是逆袭、突突突(的剧情),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一招鲜走遍天下的情况了。
我也始终没搞懂怎么理解逆袭。我们一步步,像爬山一样,赤着脚在泥地里头、石子路上、玻璃渣子路上慢慢走上来,如果说这是逆袭,那行吧,你们可以说哪吒是逆袭。但是这么一路艰苦,没有投机取巧,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运气,还是兄弟们这一帮人艰苦奋斗搏出来的,不是一步登天。
每人Auto:2018年你开始做哪吒这个品牌的时候,外界并不看好。你也说过,“从人、资金到过往的经验、背后的股东,哪一个都不够有成功迹象”。
张勇:当时就像打牌一样,你哪一张牌打出去都不算优秀。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企业的氛围比较好,董事长跟我比较熟悉,相互信任,我觉得它是一个有潜力的平台。
但你把没那么好的一手牌打好了,不就更有成就感?要是有一个好的牌面,人家还未必在这个位置上用我,是不是?
每人Auto:所有人都质疑你的时候,怎么确定选择没有错?
张勇:你只有坚持到底。如果别人都觉得好的事情,你也往里头扎,未必是你的机会。还是得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挺难的。但是如果能走下来,就成了你自己的东西。
每人Auto:2020年4月份时,你说过很羡慕蔚来,虽然惨但是有名气,不像哪吒,一路惨过来没人知道。当时哪吒处于什么情境?
张勇:那是在一个饭局,几个车圈的朋友聚会聊聊天。当时大家都调侃李斌,说2019年惨的人来了,但其实我相信比李斌惨的人太多了,包括我们也是其中之一。但是,更多的人惨完之后就死了,没人管你。谁会关注路边的一棵小草是怎么活下去的?不会的,只会关注大树。
我其实就是调侃,都谈不上什么有感而发。那时候哪吒(的销量)已经有点往上走的苗头,所以我也松了一口气,觉得可以开个玩笑轻松一下。
每人Auto:名气对于你和哪吒这么一家初创车企来说,意味着什么?
张勇:我觉得我个人包括企业,特别是我个人,根本不关心名气。你要名气干嘛?我又不是个张扬的人。但是现在都说“注意力经济”,你得不到别人的关注,有再好的产品(也没用),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名气或者说知名度,是对企业和产品是有好处的。
但这个东西你还不能刻意去追求。博眼球出位?这不是我们的风格。
谈至暗时刻
三个月之内资金就枯竭了
每人Auto:你说过哪吒现在只是“活下来了”,也有差点活不下去的时刻?
张勇:新企业其实都会经历这个时刻,几个友商不也是吗?除了国企(孵化出来的)所谓的新势力,他们不用为钱发愁,可能日子好过一点,聚焦做产品、做运营(就行),后面有很多资源支撑它往前走。
像我们这样的民营初创企业,你就得靠自己,面临市场波动和运营困境,谁都有过至暗时刻。我们2018年、2019年那会儿也遇到了这样的坎,好在熬过去了。
每人Auto:展开说说那时候的情况?
张勇:三个月之内资金就枯竭了,三个月之内你得找到钱,让企业运营下去。但是那个时候找钱不太容易,资本市场未必认可你。你怎么能证明我投钱给你,你能活下去,不打水漂?
有时候这个很难证明,你没做到的时候,说什么别人都未必相信。
每人Auto:当时接触的投资人,对你和哪吒提出了怎样的质疑?
张勇:他们就说你作为新创车企,定位中低端大众市场,你怎么和传统车企竞争,你能证明(哪吒)能(活得)长吗?这个话就挺难回答的。
每人Auto:你是怎么回答的?
张勇:你只能把自己的经营做好,让别人看到你有潜力和能力把这个事做明白。
2018年、2019年的时候,我们没有放弃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那时候营销端、工厂端的事都可以停掉或者放慢脚步,但是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没有停。你要展示给投资人看,你有新产品和新技术在研发,(并且)你的产品是有竞争力的,你的低成本能力是够的。
你看我们的哪吒U和哪吒V,一个是2020年出的,一个是2021年出的,哪吒S是2022年,一年一款。每一款产品都是两年半前开始策划的,开发周期至少得24个月到30个月。那个时候你就得给投资人看,你的产品、平台和技术。
当然也得运气好,人家投你是风险投资,也是提着脑袋来跟你玩。
每人Auto:有一个数据说2018年你们见了200多家投资机构。
张勇:我本人没见那么多,但是我相信整个公司的高管,包括董事长(哪吒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方运舟)也见了一些,加起来是有的。
每人Auto:都没有投你们?
张勇:我觉得(在那个时候投我们)挺难的。你得相信这个赛道是有潜力的;第二,你要选择一个好的标的。
这其实是有风投的性质在里面,就是选人。(那时候)产品没有露出,销量没有露出,还是看人,看你是不是相信从传统车企出来的一帮人,能够在智能电动车赛道上把这个事儿给做好。
每人Auto:在那个时间点,更被市场接受的是互联网出来的创业者?
张勇:对,他们应该算是二次创业,大家更看好,是因为他们已经有成功的例子了,而且人脉关系和资本运作的能力要比我们强,所以他们比较容易拿到钱。
拿到钱之后,他就可以高举高打,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做市场的声量,也可以拿出更多的钱,同时开展好几条线做产品、做技术。
我们只拿到一点钱,就聚焦做了一款产品。刚开始,可能市场觉得我们慢一些,一年就出了一款,做一个全新的平台也得两年的时间。但是后续就是加速的过程,因为你基础打好了,平台做好了,在那上面长出一个新的车型就快了。另外供应链方面,我们磨合也两三年了,制造端工厂的能力体系和质量保证,基本上都经过了考验。
每人Auto:在还没能用销量证明自己的时候,怎么取得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任?
张勇:说起来挺残酷的。供应链的合作商分两种,一种是他相信你,就给你开发产品;另一种半信半疑,要你给他开发费,才给你干活。所以,有时候就需要花钱来换取时间和信任。
好在我们做的是减法,产品很少,花钱方面也很节约。我觉得我们应该是低成本能力的初创车企,可以说没有之一。你看我们才花了100多个亿,就做出两个平台,现在有三款车在销售,还有三款车在研发,公司一共八九千人,四五百家渠道,20多万台车在市场销售。
谈品牌调性
别人都能出50万、60万、80万的车,
我们出个30多万的就被人喷了
每人Auto:据此前的报道,“哪吒”作为品牌名曾经一度被放弃过,因为哪吒N01销量不好。
张勇:当时不同的声音是觉得这个名字是不是太孩子气了,会不会用在车上就显得不够庄重,特别是卖20万元左右的车,你还用这个品牌会不会有问题?
我组织过一次研讨,但是后来还是决定还是继续沿用。哪吒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名字,大IP,自带年轻勇敢的属性,我们得想办法怎么把它诠释好,也要通过好的产品把这个品牌打出去。
国外的保时捷、法拉利,不都是人的名字,对不对?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搞一个中国名字就觉得很奇怪,非得取一个非常洋的吗?年轻消费人群其实能够接受一些中国元素的东西。
每人Auto:有一个说法是因为2019年7月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之后,你们看热度高涨,又把品牌名字改回去了。
张勇:没有。研讨会开了一两个小时,然后就定下来,就不变了。你想想,怎么可能改,上了(工信部)公告,你的产品就没法改,只是中间有过争议。
每人Auto:早些年你十分低调,周围人没有建议你多出去为企业发声,打打声量吗?
张勇:基本上很少说这种话,因为他们其实也是聪明人,你要是马斯克说个什么,大家还能够跟着传播一下,你要是个nobody、路人甲,你说什么都没人听的。
每人Auto:现在好像你愿意去做一些高调的宣传,比如称哪吒S为“100万内的轿跑”。
张勇:我觉得没啥变化,这个也不是为了高调。我们原来做的是15万元以内的电动车,现在说要做20万到30万元左右的智能电动汽车,大家会打个问号:你能不能做出来?
事实上,我们2019年开始策划面向未来下一代智能纯电汽车的山海平台,2020年开始做哪吒S,今年这个车上市,大家评价都是挺好的,无论是颜值造型还是操控还是内饰品质,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
昨天晚上我们接待经销商伙伴,大家都挺有信心的,其中一位个人掏钱买了4台哪吒S,给他自己和亲戚朋友开。他也做很多别的电动车品牌,包括外国的一些。
当你做出了一个好的产品,埋没了不被人知道(就很可惜)。这个时候我觉得有必要为哪吒S说两句,发个声,否则大家都不知道你有多好,是不是?
每人Auto:刚开始哪吒S耀世版的价格出来,33.88万,有评价说觉得贵了,感觉是原先卖几块、十几块的沙县小吃突然卖到三十几块。
张勇:我完全理解他们这种说法。别人为什么要理解你?没必要嘛。
别人都能出50万、60万、80万的车,我们出个三十多万的就被人喷了,我也不觉得委屈,这个是正常的,他有他的权利来说这些话,我们只能是熬着,以事实和产品说话。
这款车的智能化水平、用的配置和产品性能,我觉得100万以内真的没有对手,不会有比我们的车更好的,包括的几款轿跑,我们都可以比一比。
事实上,现在哪吒S的订单量还是不错的,大家未来在路上会看到更多的实车跑起来。哪吒U刚开始卖的时候也挺费劲,困难的时候一个月就卖出去几百台车。
每人Auto:哪吒打出了“为人民造车”的口号,但哪吒S出来后价格高了,有声音说你们不为人民造车了。
张勇:这个也不对。如果我把100万级别车的用户体验和性能,放到30万左右的车上,你说这是不是为人民造车?我把豪华车的价格给打下来,它就是一种为人民造车。
而且,人民就不能享受30万左右的车吗?我付个5万块钱,其他的部分贷款,我不能享受吗?现在年轻消费人群90后、00后就是超前消费,他们不是人民吗?这个道理是不通的。这就是我们哪吒的精神,不认命,凭什么认为我只能在一个价位卖?
每人Auto:哪吒U和哪吒V一些成功的经验方法,可以被用在哪吒S上吗?
张勇:30万的车和10万、20万的车,制造理念和方法是一样的,都需要做产品验证,只不过有的验证项目多一些,有的少一些。不太一样的地方,一个在营销端,另一个在研发端。
在哪吒U和V上,我们七八成的精力花在硬件上,软件的部分选择集成,不需要太多的资源投入。但到了哪吒S,二三十万的车,你会发现大家对硬件,往上叠加的软件能力、智能驾驶的能力和品牌的号召力(更加重要)。说白了,你的品牌有没有溢价,品牌形象是不是够好,开出去会不会没面子?
所以,哪吒S和之前的两款车,对营销端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包括渠道接待用户的能力,销售人员的素质、着装仪表,店面的形象服务设施都不一样。因此,我们会把S和它后面的商业平台作为一个新的渠道来建设。
另外,在研发端,(哪吒S的)很多软件技术你就得自研,得自己建一个研发的队伍,这样未来可以快速地进行产品换代。
每人Auto:传统车企做品牌向上,大多会选择做一个新的高端品牌,比如你待过的北汽新能源做了极狐。哪吒没有考虑过吗?
张勇:我觉得不太需要重新建一个品牌,我们企业的愿景是为人民造车,为大众消费服务,现在你会发现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已经从原来的5万、10万到20多万、30多万,所以我们的用户群体没有太大的变化,只不过我10年前买一个10万左右的国产车,5年前买一个20万左右的合资品牌,现在我买一个20万、30万左右的智能纯电车,人群还是这个人群,他只是收入水平变高了。
哪吒U价格是18万多,我们卖得还可以,到30万没有那么大的跨度,我们也没有卖50万以上的。我们什么时候会考虑第二品牌?也许永远不会,就算会,也得把哪吒这个品牌(年销量)干到100万台,我认为才可以。
每人Auto:对比先走高端、然后往下的路线,哪吒逆势往上走,会不会更难?
张勇:我不太赞同说从高往低走就容易,它有它的难处,对低成本的能力、企业运营的效率要求比较高。你看奔驰往下走它就走不下去,也没成功过。我们这也不存在低端、高端不才30万,它还是一个大众市场,我们并没有向上突破到50万、60万。
谈市场竞争
强大对手是比亚迪
每人Auto:哪吒刚起来的时候,把重心放在了你在北汽做熟了的企业端市场,没有时间在大众层面打开知名度。当时为什么这么选择?
张勇:我刚来的时候,那款产品(哪吒N01)已经做了产品定义,快进行量产了,只能把这个产品拿出来卖。卖的时候你会发现,C端用户都不太接受老产品的样子,其实那个产品质量做得非常好,买到车的用户还是比较认可的。
每人Auto:但是销量不行。
张勇:我为了活下去,为了拉动产业链、拉动工厂、拉动渠道,我就以to B(先做了)。其实那时候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高的比例,B端也就占了百分之四五十左右,还是有一大部分是to C,但量也不大,一个月几百台。
每人Auto:新势力车企大多都不用传统经销商包括4S店模式了,哪吒还是在用。
张勇:我觉得直营店和4S店的两种模式,相当长时间会并存。
直营店开在商超里面,好处是不买你的车也能接触到你的产品,可以做品牌传播。但是不好的是它的成本比较高,也没有交付和服务的能力,就是一个产品展示推荐的地方,跑到周边试驾一下,功能比较单一,效率未必高。
我反而觉得4S店模式对企业运营来说仍然是一个选择的方向,它比较集约,前店后厂。而且直营店那么大的面积能放多少台车?未来我们有5款车、6款车甚至8款车的时候,你得花多大的成本去展示?摆都摆不下。但是在4S店,或者说用户中心,你可以摆很多的车,现场也可以试驾,回店里还能做服务。
每人Auto:在你看来,哪吒现在直接的竞争者是谁?你们的竞争壁垒或者说护城河在哪里?
张勇:我觉得当前的竞争还是电动车和燃油车之争,市场(年销量)2000多万台乘用车中(大多数还是燃油车),我们要抢占的是燃油车的份额。站在用户层面上来看,就是我们怎么做得比燃油车性价比更高,性能更好、更便宜、更方便,这是层级的竞争。
第二层级的竞争才是新能源车企之间的竞争。在我们这个区间,竞争对手强大的就是比亚迪,我认为跟他们相比,我们产品和技术的差异化要做出来。短期两三年内看,我们没有形成那么强烈的竞争关系,包括我们和其他几个友商也有一些重合,这都是很正常的良性竞争。
竞争壁垒还是那句话,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有短板,产品技术、用户体验、渠道、服务能力、供应链……你都得做好,这些都做好了,竞争力就有了。这些能力的建立非一日之功,(新来者)再花5年的时间,能够形成我们这种壁垒。
现在有些企业自认为的那些壁垒,它真的是壁垒吗?有时候你把无用功放在一个不存在壁垒,或者说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地方,投得越多,你越失败、浪费。
每人Auto:现在各家新势力都在大力自研自动驾驶芯片,哪吒的策略是什么?
张勇:在哪吒S上面,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我们都已经开始自研了,但是芯片没有自研,两三年内我们可能也不会考虑。我们先把自己的软件能力做强、做成熟,才可以考虑一些硬件制造设计方面的突破。
每人Auto:现在外界比较关注各家自动驾驶的长远目标。你说哪吒要保持在头部,这是怎么考虑的?
张勇:我觉得再往后看5年或者10年,自动驾驶都是标配的。10年之后,消费者买车时必须是自动驾驶,否则就不会买你的车。到了那个时候,其实同质化非常严重,要么你就自己做,要么就甩给别人做,它已经不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了。就像现在你说你车上有一个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能出去做宣传吗?
所以这里头我们就要做取舍。我觉得现在说全栈自研的都是扯淡、伪命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完所有事情。什么事都做了,你得组多大一个团队?
再说芯片要,必须自己做传感器,我们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做就需要花很多的钱和资源。如果你把人和钱都投到这个方向,别的地方就少投了。我觉得我们在别的地方的投入还不小,还要继续强化三电的能力,做零部件业务、拓展海外市场,以及再做3至5款产品,都是需要钱的。
每人Auto:和哪吒一块儿成立的那些造车新势力,现在很多都被淘汰了。你看着它们一个个倒下,有哪些思考?
张勇:我认为是战略定位不准、产品定位错误。你的能力边界是什么?你不能做出超过你现阶段能力的事情。第二个,它们是有短板的,在外面看来都是融不到钱了,公司倒了,其实错了。融不到钱的原因是你没把事情干好,营销、交付、品质控制、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你肯定有业务没做好的地方,所以你融不来钱、没人理你,所以你死掉了。
谈企业和团队管理
对我们来说,每一笔投入都是
身家性命好几倍的钱,怎么会不全力以赴?
每人Auto:一次发火或者是生气是什么时候?
张勇:昨天。因为哪吒S交付进度出了问题,供应链管理,包括往市场一线发运试驾车中间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不够及时,太慢了,有很多原计划能够解决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每人Auto:发火前,你对问题出在哪里有判断吗?
张勇:那肯定会有答案。不能发完火,然后不解决问题。我的角色决定了,我背后没有人了,不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我的事了。只能发现问题找到办法,对照同事做的措施发现他的办法是不对的,所以才有理由发火。你不能只对结果不好来发火,那种火一般不会发。
我真正发火,都是因为(他们)做得不对或者不够努力。昨天这个就是人为问题,有措施不得当的问题,也有找到措施但是动作延缓、执行不力的问题。
每人Auto:你觉得员工不该犯的错误是什么?
张勇:不该犯的错误,是你找不到措施(解决问题),就是你不适合这个岗位。第二类就是找到了措施,但执行不力,也不行。
我发火的对象都不是小兵,是中层。措施不得当,要么就是他的能力不行,要么他管理能力不行,这两类都是需要被批评的。
每人Auto:哪吒在早期融资的时候,创始团队总体持股占比并不高。
张勇:我们团队在里头占多大的股比不重要,没想过要通过这个企业挣多少钱。另外,你就是让我们投资,我们把身家性命压上去也不够一个零头的,所以你的股比就是不多,这个是正常现象。
每人Auto:这样外界和资本市场或许会质疑创始团队和公司绑定不深,投入也不能保证?
张勇:这些都是误解。我们创始团队股权现在占比20%左右。这笔投入对于那些(资金雄厚的)人来说,可能是他资产的几分之一,但对我们来说,都是身家性命好几倍的钱,难道不会全力以赴?
就算之前企业估值几十亿的时候,我们占百分之十几的股份,也有好几个亿的投入。我们这帮原来做职业经理人的(高管),加起来投几个亿,也挺大一笔钱。
每人Auto:你和方运舟董事长目前的分工是怎样的?
张勇:我有个形象的比喻,看得见的东西我来管,人、工厂、产品、营销渠道、用户;看不见的东西他来管,比如融资、IPO、政府关系、技术方向。
这个分工从2018年到现在没变过,我们会相互补位,他负责的事情,我会往上伸手去碰一碰,我这边负责的东西,定期跟他沟通,他也发表他的意见。我们总能达成共识,没有任何障碍。
每人Auto:你说过你们俩“没有任何不同意见”,这个判断听上去有些绝对。
张勇: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任何争执。我说的事情,他后来没有不同意的,他觉得对的事情,他也会说服我,我也会按照他说的去执行。我觉得就是这种分寸的把握,知道你自己能力的边界在哪里很重要,我们相互配合得非常好的。
方总从2014年成立合众,到2017年底,是从0到1的时候,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品牌知名度没知名度。我2018年初才进来,做的是从1到10再到100的事。
每人Auto:哪吒早期团队几乎都是传统车企出身,你被建议过多招互联网出身的人才吗?
张勇:开始两年有,但是从2021年之后,再也没有人这么说了。
我觉得(是因为)互联网创业失败的人也挺多,包括这些新创车企里头,除了那么一两个人是互联网企业来的,其他都是汽车企业的人,还是要用汽车行业的人去造车,去卖车,去做企业运营管理。
每人Auto:你是销售线跑出来的CEO,也说过自己是个特别内向的人,性格对职业选择有什么影响?
张勇:我觉得大家可能有误解,觉得销售就是跟用户打交道,都是能侃会道、开放open的,我觉得不是。虽然我是做销售出身的,但是真正面向用户的时间并不长,一直慢慢地往上做管理、做运营,做到销售公司负责人。
这个过程中,考验的是产品定义的能力,你能不能从用户需求中发现未来有竞争力的产品,你怎么把产品定义出来。
第二个是服务运营体系的搭建能力,怎么才能让用户知道进了门店之后,你能接待好、服务好他们;把车交出去之后,又能让他们满意。
第三个是对市场营销动态过程的把控能力,竞争对手一变你得变,用户需求变了,你也得变,所以及时调整策略的能力是要有的。
我觉得这些才是我们做销售的核心能力,而不是出去喝酒、跟客户侃个大山,那是销售员的能力,不是销售一把手的能力。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外向的人,也不是一个特别张扬的人。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我就喜欢一个人看看书,很多都是和工作没关系的杂书。
每人Auto:你现在还看仙侠小说吗?
张勇:看,还同时追好几部。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放空、跳出现实的时间,能冒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纯属于个人消遣,挺好玩的。其实没什么作用,硬要说的话也能培养侠义的精神,也算是一种能量吧。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