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第一场集体采访。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北京坚持“减量发展”,发展不再是“摊大饼”。
而在“增量”发展的地图上,北京也在布局“一盘大棋”。近几年,北京一直加大技术投入,特别是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6.53%,相比全国平均2.44%的水平遥遥领先,也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水平。
2021年,北京的GDP总量迈上了4万亿元大关,增速达8.5%。数字背后意味着,以建设国际科创中心为抓手,北京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经济结构、城市气质、产业链条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减量背景下要强化创新引领,北京实现“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金融、信息、科技等现代服务业优势更加凸显,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四成。
站在北京自身角度看,在“疏解整治”过程中,北京经济不仅稳住了基本盘,还迎来了发展动力的快速更新。科技、人才、创新,正成为驱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三角。
人才和高技术产业同时在聚集,创新才充满无限力量,这也是赵磊在发布会上多次提及的关键点。用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从概念场景走向生产生活实践,进而转换为发展动能。
不要“快钱、热钱”,却要赚最前沿的钱。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北京一张响亮的名片,并在市场上迸发出蓬勃的力量。依附于此的服务经济、知识经济、总部经济、绿色经济,将在北京大有可为。
基于创新驱动的产业分工,未来将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更高要求,要进行更好的数字化科学管理,高新技术产业的传导效应,又会进一步对金融、信息服务和基础性科学研发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好的金融、信息和科学研发反过来也会刺激实体经济不断创新提升。
“以更加坚定的担当投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连日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发热烈反响。
科技从未像今天一样如此深刻地改变国家命运,重塑城市发展的机理。当科技创新活动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地融入首都发展之中,“五子”联动下的千年古都,定会绽放新的活力。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