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到过长沙的人,一般都会慕名去趟橘子洲。橘子洲的出名,因为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而名扬四海。
辛卯之年,金秋时节。走进长沙市,走近橘子洲。
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区中湘江江心,是湘江中最大最出名的一个洲,西靠岳麓山,东望长沙城,四面环水。其洲绵延数十里,最狭处横约40米,最宽处横约140米,形状一个长岛,从空中俯视像一艘不沉的航母,守护着长沙的一片安宁。一座橘子洲大桥把景区分成了两半且贯通长沙东西交通。这里春来,明光潋滟,沙鸥点点;秋至,柚黄橘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山舞银蛇。
1925年,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水,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挥笔写就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之壮志豪情。真可谓,洲以人传,诗壮名城。橘子洲介名山城市间,凌袅袅碧波上,被誉为“中国第一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拥有“东方沧浪”之美誉。
追溯橘子洲的历史,以盛产美桔而得名,金秋时节,橘果累累。史载橘洲生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因为激流回旋、沙石堆积而成。原有桔洲、织洲、誓洲,到清朝时只有上洲、中洲、下洲三岛,“望之若带,实不相连”。今演变成一串长岛,上为牛头洲,中为水陆洲,下为傅家洲。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950年周总理和毛主席曾作过对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伫立在长沙 橘子洲头,是景区最大景观。这尊雕塑展示的是1925年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青年毛泽东形象。雕塑设计者为广州美术学院黎明院长。雕塑总高度为32米,东西长83米,南北宽41米,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毛主席雕塑。仔细端详,毛主席的头部面向东南方,寓意注视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注视着曾经革命奋斗的青春热士,仿佛一代伟人对这片热士的永久关注和对话。雕塑外部采用了8700多块石头拼接干挂而成,石材采用的是福建龙岩永定出产的“永定红”花岗岩,寓意“永定江山”。雕塑基座拥有2400平方米空间,一楼为橘子洲变迁史的展示馆,记录橘子洲从古至今的欣荣变迁及人文历史;二楼为青年毛泽东在长沙的岁月,收集和陈列了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有关文物,展示当年在长沙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各位仁人志士的事迹,如今这座纪念馆已成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为现代人缅怀革命先辈的场所。
橘子洲头景区的主要景点包括橘子洲头、岳麓山、岳麓书院、湖南大学等。其中,橘子 洲头是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一座小岛,因岛上曾种植着许多橘子树而得名。这里的风景非常优美,可以俯瞰湘江两岸的美景,还可以欣赏到湘江上的游船和渔船。
岳麓山,是长沙市的著名山峰,位于橘子洲头景区西北。山势险峻,景色秀丽,是长沙市的自然风光之一。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湖南大学则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景区的北边是橘子洲民俗文化园,里面有庙前街、江神庙、拱极楼三个部分,均为仿古园林建筑,里面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是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江神庙,始建于六朝梁代,距今1600多年,原名水陆寺,清雍正八年雍正皇帝命江南各省“祭祀江神,以利舟楫”,于是湖南布政使赵城主持,将水陆寺改为江神庙。2010年长沙市按古建筑原型重修江神庙并对公众开放。总建筑面积为2217平米,寺庙分为正殿、戏台、西厢、东厢四个部分,将逐步打造成依托禅食、禅境、禅品、禅意的概念,服务信徒游人礼佛、朝拜、听经闻法、素斋等需求,同时提供禅意文创产品,也可供广大香客、游人游览参观的禅意生活休闲区。橘子洲上的居民、渔民常会去庙里烧香祈求平安。
拱极楼,最早记载于清康熙年间,拱极楼自建成后,成为橘子洲上的著名景点,是潇湘八景之一。在清代有人甚至将它与岳阳楼、黄鹤楼比肩齐名。当时,长沙的地方官员,在春秋时节都要到橘子洲祭祀江神,且江神庙与拱极楼“并祀”。
望江亭,始建于唐朝,为亭廊结合的仿古建筑,原为古洞庭宫旧址。望江亭正亭为四方形,以12根石圆柱支撑,重檐歇山顶,盖淡黄色琉璃瓦,顶中有宝顶。全亭黄白相间,十分雅致,两侧有八字弧形回廊连接。仁立亭前,举目遥望,既可感受湘江之水滔滔南来,波澜壮阔的气势,又可眺望湘江两岸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是休憩和观景的好去处。
景区内还有多个文物古迹,其中包括始建于唐朝的耒阳楼和明代名将邓文迪的墓葬等。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体现了橘子洲头景区的历史底蕴。在自然景观方面,橘子洲头景区拥有美丽的湖光山色,如长江两岸的秀丽风光、岳麓山的秀美山峰,以及橘子洲周边的芦苇荡、莲花池等自然景观。特别是在春季,橘子洲头的樱花盛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赏花。
总的来说,橘子洲头景区不仅是一个能够让人领略浓郁湖湘文化的场所,也是一个感受长沙城市魅力的好去处。
【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2022年于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退休。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吕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之“三个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370余篇文章。
离石融媒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