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的《热辣滚烫》一定档,争议不断。
瘦了100斤,上了无数热搜,却没有一张有力的路透照。
各路明星站台,说贾玲体脂已达10%,原体重也从之前的180斤变成了200斤,说得越多错的越多,本来路人缘极好的贾玲被质疑过度消费观众热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热辣滚烫》的海报又深陷抄袭风波。
三年前,《你好,李焕英》上映,天时地利人和,54.13亿的票房,让贾玲风头十足,但三年后,《热辣滚烫》显然失去了部分人和。
可因今年的春节档没有什么星味与大片,《热辣滚烫》又被无限看好,媒体给出的票房预测是22-35亿。
与《第二十条》《红毯先生》《熊出没10》《飞驰人生2》《我们一起摇太阳》相比,《热辣滚烫》不论是日增想看人数,还是票房预测都遥遥领先。
那么问题来了,《热辣滚烫》能达到预期吗?想要搞懂这个问题,得先弄明白原版《百元之恋》的核心是什么。
像《百元之恋》这类励志片,核心是两个字,信与燃。
同时这也最难平衡的部分,过了,太刻意,少了,情绪调动不起来。
考验的是导演的能力,演员的演技和观众的耐心,三位一体才能完整的看完水波不兴、泛起涟漪、波涛汹涌的过程,情绪由戏内延续到戏外。
《百元之恋》的前半段平淡如水,但这种铺垫不可少。
得让观众信服一子的人生无望了,颓丧、自卑,生无可恋,每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在家里,妹妹嫌弃她无所事事,母亲虽偏爱,但也恨铁不成钢,一子活像个废材,既惹人厌,又全无用处。
三十多岁,没谈过恋爱,身材臃肿,不修边幅。
以为香蕉男喜欢自己,其实多数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与其他女孩一对比,低到尘埃里。
她存在,可她存在的意义在哪?若不变,终其一生,被人看不起,看不上,废物也就成了伴随一辈子的标签。
平平常常的直白,三两点缀的真实可以投射到现实,观众代入其中,观影的那一刻,大概率会反省自己。
该如何面对未来,是改变,赢一次,还是躺平,继续摆,当观众有了如此选择的时候,故事的信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燃,燃分为好几种,但绝对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因信的水到渠成。
可以是成功,也可以是失败,生活本就失意和得意并存,关键在于态度的转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燃,锲而不舍,始终如一也是燃。
《百元之恋》没有落俗,让一子绝地反击,反而让她落败,更贴近现实的做法很残酷,但激人心。
因为生活没有那么多奇迹,想赢一次的种子已在一子心中种下,就算她以后不再打拳,也不会再漫无目的的活着。
这种燃不像夺冠那么激情澎湃,但能够让人找回生活的希望,积极的走下去,对未来有信心,不是打鸡血,也不是讲许多大道理,而是能够直接复制到每个人的生活中的燃,心态决定自己。
在燃的展现上,导演也有讨巧的地方。
如一子从胖妞变成精瘦拳击手,用外显的符号让观众感兴趣,再润物细无声的灌入想传达的思想,成熟类型片的解法。
表面是引子,内在是留住,不靠眼泪煽情,不整拿来主义,也不好为人师,平静地讲述,观众安静地感受,得到的全是自己的,《百元之恋》做的挺不错。
既有算计,又有自然,既能共鸣,又能写实,这是《百元之恋》的立足之本。
贾玲的翻拍肯定不能全套照搬,毕竟中日国情不同,不进行本土化改编就成了黄磊的《深夜食堂》,他们洋洋得意,观众无地自容。
再说,《百元之恋》中一子被侵犯这种片段,虽然能引起女性议题,制造现实矛盾,但大过年的,贾玲应该也不会添堵。
综合下来,《热辣滚烫》做到信与燃比较难,因为信会被喜剧化,燃全靠音乐推,所以贾玲得还原《百元之恋》中的自然和共鸣,才能不负原版的好。
只是根据预告片来看,贾玲尝到了《你好,李焕英》的甜头,《热辣滚烫》基本跟其是一个路子。
未正式上映前,放出的物料大都是喜剧形式,主打一个合家欢,与春节的气氛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电影的前半段肯定是各种段子合集,消解片中的现实属性,众多喜剧演员轮番过场,每人抖几个包袱。
后半段励志一下,煽情一下,向陈思诚靠近一下,捡一些现实中的痛点,输出一些情绪价值,喊几句口号,为好评做铺垫。
这样一来,笑有了,共鸣有了,宣发再助助力,票房也就大差不差了。
只不过,如此结构,很容易产生割裂感,也充满了投机取巧,原版的精髓就被片面化了,电影接近小品。
希望贾玲这次让《热辣滚烫》更像一部电影吧。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