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核子及其背后的深圳市“核子基因”公司因进军预制菜,再次进入公众视线。这让原本就不太受欢迎的预制菜,一下子成为热议对象。
张核子何许人也?其实,公众对于张核子并不陌生,他就是那个“核酸大王“。疫情爆发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张核子的身影出现在91家核酸公司,而且他还声称要在中国开1万家基因小屋。
现在,他做核酸赚足钱后,华丽转身进军预制菜领域。其前后跨度之大,判断之准,嗅觉之灵敏,非常人所能及。我们看一下这几年的预制菜发展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目前,我国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比起美国、日本预制菜60%以上的渗透率,中国预制菜市场还有较大的扩容空间。而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把“预制菜”纳入扶持发展的产业,政策出台之后,教育部又要在学校食堂推广预制菜,这更像是临门一脚,让它成为下一个风口。
对于教育部的决定,民间有诸多议论。毕竟预制菜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很陌生,人们除了在快餐、简餐等工作场景中,把预制菜作为生活中的正餐,似乎有一种来自本能的拒绝,何况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曝出。由此看来,教育部的决定难免有些草率。
如果说疫情中,核酸行业是一次风口,那么预制菜进校园更是风口中的风口。全国在校生的数量这么大,假如能在其中分得一杯羹,一定能赚得盆满钵满。教育部的决策似乎早在张核子预料之中,因为他早就开始行动了。今年3月,张核子就成立了核子优选网络公司,主营食品互联网销售、食品互联网销售、保健食品销售等。5月份,又成立了武汉核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农产品生产到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的所有环节。8月,核子农业申请了一个叫“九谷益圣”的商标,分类为“方便食品”,涉及方便米饭、速冻食品、以谷物为主的零食小吃,等等。张核子还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公司,打通预制菜的上下游产业链。想当初,他打造核酸商业帝国时,短短几个月,注册几十家公司,商业版图覆盖全国45个大中城市,如今他进军预制菜领域的手法如出一辙。
但张核子的核酸造假嫌疑还未撇清,“核酸债”还未卸下,媒体的目光还未从他及他背后的核子基因完全退出,他的一举一动,自然会再次暴露在媒体监督之下,何况这次他瞄准的又是“风口”行业。细心的记者发现,张核子有一个奇怪举动, 一方面注册预制菜公司,另一方面他又悄悄注销核酸基因公司。深圳核子基因投资的62家公司中,已有12家已经注销。网友怀疑,这是张核子的“一进一退”的转战之举,难怪有人感叹,现在做预制菜的这批人大概率还是当初做核酸卖口罩的那批人,哪里钱好赚,他们就杀到哪里。
由于我国预制菜市场尚不规范,没有统一严格的标准,大家不放心预制菜,社会上存在三层心理防线:其一,大众饮食习惯;其二,食品安全隐忧;其三,孩子的成长、健康问题。人们担心:连核酸都能造假,预制菜就能性能达标?如果长期食用,谁也不能担保对身体没有影响,何况校园里那些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天天吃呢。比这更让群众担心是,核酸造假那么大的事,张核子竟能全身而退,这次他进军预制菜市场,难免还会掀起血雨腥风。但教育部支持预制菜进校园,谁又能阻碍张核子的布局呢?
核酸和预制菜都是数千亿级的规模,这两个看似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其实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必须要通过公开招标集采,否则只有眼睁睁看着别人吃蛋糕。但张核子的实力,在疫情期间已经显出端倪,疫情期间,他精准布局,拿下45个城市的核酸检测业务,如今进军校园预制菜市场岂不是轻而易举?
对于校园食堂的招标,此前鼠头鸭脖事件主角,名不见经传的深圳中快,都能把控全国700多个高校食堂,更别说“核酸大王”张核子了,如今“预制菜”有国家“一号文件”的顶层设计,有教育部批准预制菜进校园的东风,对拥有过硬实力的张核子来说,学生的钱可比政府的钱好拿多了,妥妥的现金奶牛,一旦成功布局就是一劳永逸躺着赚钱,张核子当然明白其中玄机。
我们不否认张核子真的是商业奇才,但也或许有高人指点。无论如何,其背后的云雾再厚,也遮不住群众雪亮的眼睛,也因此,总能站在住行业风口上的张核子,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头浪尖。
幸运的是,近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态“预制菜进校园”事关学校食品安全,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在全国的质疑声中,教育部坚守了底线,把预制菜卡在了学校门外,也把张核子们卡在了外面。
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您阅读后感觉满意,请给予点赞、评论并转发,以示鼓励!「本文作者:李鑫淼」
“自由”不是纵欲,限制“思想自由”也不是文明
封建社会的权力密码
如何识人—— 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