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新京报2014年9月6日以《沙漠之殇》为题,独家报道了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引起广泛关注。2023年10月,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已近十年之际,记者实地进行探访。
2023年10月,俯瞰宁夏蓝丰精细化工公司、宁夏华御化工公司两处修复场地,经修复,部分区域生态逐渐恢复。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2023年10月23日,记者通过无人机航拍显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工业园区宁夏华御化工有限公司蒸发池,宁夏蓝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蒸发池的区域,犹如月球的表面,数十米深、篮球场大小的坑一个连一个,面积达45万平方米,这片区域及周边,只有灰和黑两种颜色,毫无生机。如今,宁夏蓝丰精细化工公司、宁夏华御化工公司、宁夏明盛染化公司老厂区等处的地下水修复现场,就是2014年腾格里沙漠污染案中最典型的几个化工废水蒸发池。当年这些沙漠“污地”曾像小型水库一样污水荡漾,恶臭令人窒息,当地企业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沙漠深处,让其自然蒸发,然后将黏稠的底泥用铲车铲出,有的运往危废填埋场,有的企业甚至将有毒底泥直接埋在沙漠里。
通常,“污地”修复的第一步是将化工废水进行抽提,在污水处理厂对抽出的水加以处理。这也是应用最广的传统方法。但在现场进行修复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片沙漠“污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基岩裂隙水,它的渗透性很差,可抽取的地下水很有限。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目前是国际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基岩裂隙水污染的修复属世界性难题。2015年,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被国务院挂牌督办后,经环保专家推荐筛选,北京博诚立新环境科技公司成为第三方修复公司。2023年10月23日,负责蓝丰、华御两家污染场地修复的博诚立新公司技术员马明、张辉等人,将好氧微生物菌剂假单包菌,稀释到调配好的碳氮磷比例合理的营养助剂中,然后用水泵注入修复井中,打到地下3米到50米左右的基岩裂隙中。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是在进行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原位生物修复,是使用微生物来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微生物在吃掉污染物的过程中同时获得能量,快速自我繁殖生长,从而消灭污染物。
2023年10月23日,技术人员分别从修复区域和没有修复区域的深水井提取水样对比,可以看到明显差异。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2023年10月23日,博诚立新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波洋带领技术人员,在蓝丰公司、华御公司两家污染修复中的场地选择了两处修复井,进行取样对比。两种水样装在矿泉水瓶中,通过对比,可以看到通过地下水原位强化生物修复后的地下水是完全清澈透明的,而另一瓶水呈深黄色。陈波洋告诉记者,清澈的水样,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优于地下水IV类标准,而深黄色的水样,水里是有苯、氯苯等复合污染,需要实施地下水原位强化生物修复,才能消除污染物。陈波洋告诉记者,他们在修复场从2019年开始实施大面积的原位强化生物修复,目前总共实施了13.2万平方米,绝大部分都达到了国内地下水IV类标准。陈波洋表示,整个污染场地需要治理的修复面积约45万平方米,按照目前计划还需要三年时间。考虑到要进一步观察修复场地稳定的效果,再加上一年左右,基本上就能够稳定达到地下水IV类标准了。阅读全文
奥运冠军退役之后都去哪了?今年8月,丁宁顺利从北大毕业后留校成为丁老师。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正如教练刘国梁的赠语:丁宁“作为乒乓人,真正的乒乓生涯才刚刚开始”。
11月10日,北京大学康美乐乒乓球室,平时丁宁就在这里上课教学。新京报记者 郑鹏岳 实习生 薛亦琦 摄
《树洞Pro》:你从5岁开始打球,历经了两届奥运会,作为当时的女乒队长,很多人还在期待你能参加东京奥运会,为什么会在2021年选择退役?
丁宁:2021年是我人生的关键转折点,那时我从事乒乓球运动已有26年,要和它说再见并不容易。2016年打完里约奥运会后一直到2017年,我基本上都拿到了冠军。完成了这些梦想和目标之后,我一直在想,乒乓球对我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需要明确自己继续下去的意义。在高强度的训练、竞争和赛事中,如果动力不足以支撑,我可能会坚持不住。以一个奥运周期为基准,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我又坚持了4年,大家都认为我一定会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但2020年疫情暴发后,2020东京奥运会或被推迟,当时也没有确切的消息或时间,一切仿佛都按下了暂停键。那时候我就在思考是否要转型,是否要选择退役,什么样的选择更适合我。我对乒乓球本身是非常热爱的,但运动员身份终有一天会结束。后来我也和队伍做了沟通,就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树洞Pro》:现在完全看不出你是个爱哭的人,相反在你身上感受到了很强的生命力,你提到过之前打球时每天总在做重复的事情,但仍坚持以最高的品质来完成,这很难得,你非常积极乐观。
丁宁:我认为这是运动员必备的品质,运动员所处的环境就是这样的。以我为例,小时候打球如果磕碰或摔倒,首先自己会赶紧爬起来擦一擦。如果没有怎样,还会觉得自己太丢人了,怎么还摔倒了。如果输球时经常哭,或因为一些小事哭闹,大家会觉得你很没用,还会看不起你。相反,大家会比较崇拜强者和坚强的人。这种状态会让人自然而然地不想脆弱,即使脆弱,也不想让大家看到。如果从小就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就会变得坚强。这也是“体育育人”的体现,竞技体育每天都在与胜负打交道,能锻炼抗压和抗挫能力。我经历过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等比赛失利,但这些挫折都是宝贵的财富,也让我明白人生不可能永远都赢,总结经验后,化用到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中,肯定也是可行的。点击查看更多“热爱”故事
北京七处世界文化遗产中,明十三陵最为神秘。作为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让更多文物走出去、让“大明文化”走出去,成为十三陵保护管理工作者的美好愿景。
4月27日,国家典籍博物馆,在“邂逅·多彩大明1573——万历文物主题特展”上,观众参观明定陵出土的青花云龙纹缸,这也是此缸出土后首次公开展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首次走出库房的青花云龙纹缸、金光闪闪的“国宝级文物”金翼善冠,明十三陵首次展出大量精美展品,也让人把目光再次落到这个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帝王墓葬群。近年来,明十三陵不断扩充景观格局,推动更多遗址遗迹展示开放,同时规划设计明文化主题旅游线路,用明文化旅游路线串起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银山塔林等景区,以明文化提升景区间关联性,让游客在昌平、在十三陵镇获得更为丰富的明文化体验。此外,十三陵管理中心将制定明十三陵未开放陵寝开放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全部开放。届时,将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实现全域旅游发展。今年是明十三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20周年,从最初的发掘、之后的修缮保护,再到如今明文化旅游路线的打造、明文化论坛的精彩举办,明十三陵逐渐走出“自我”,走出十三陵镇,邀请四方宾客共享一场明文化盛宴。阅读全文
11月20日,南京云锦博物馆,游客在现场观看大花楼织机操作。
“明代丝织文物中,属明定陵的这批丝织文物,是保存最全、形制最完整、面料规格最全面的。”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南京云锦研究所文物复定制部主任杨冀元表示,“因为我们现在所做的不仅仅是复制一件衣服,更多的还是研究明代的丝织技艺,还原明代的皇家服饰场景,这是现代人的使命。”随着明十三陵管理中心这两年启动“文物走出去”,复制一批丝织品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但这批文物太脆弱了,每拿出来一次都是慎之又慎,出土六十多年来才复制了93件。因此明十三陵的“重启之路”也一定要用最好的团队和最好的技术。
11月16日,库管员王雪峥带着定陵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起巡视地下展厅。
明十三陵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120套件,其中珍贵文物1057套件,绝大多数都是20世纪50年代明定陵考古发掘出土的。所有馆藏文物均由文物科可移动文物组的5名成员负责。2021年,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更名为明十三陵管理中心,积极推动“明定陵文物走出去”。从2023年开始,明定陵的重量级文物走进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去了上海、浙江,紧接着还要去深圳……“大部分都是以往未公开亮相的。”文物科可移动文物组负责人郑红艳说。目前可移动文物组虽然都是明十三陵的老员工,但大多是“文物界新兵”,很多人去年7月才从明十三陵其他非文物部门转来。随着明十三陵文物大踏步“走出去”,这些“年过半百的新兵”也在一同走出去,“以前从不出差,现在经常要出差了”。点击查看专题
《刀尖》原著作者麦家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自己曾表示《刀尖》之后不再写谍战小说了,是因为“敌人”太多了,“甚至我也成了自己的敌人,我才转身了,去找新的井水。”
由高群书执导、改编自麦家原著《刀尖》的同名电影正在热映中,在谈及将《刀尖》搬上大银幕改编的最大难度是什么,麦家表示《风声》小说是一个故事“三讲”,分东风、西风、静风,《刀尖》是一个故事“二讲”,分阳面(以男主人公金深水角度来叙事)和阴面(以女主人公林婴婴角度来叙事)。“《风声》在改编成电影时,深知吞不下小说,率先缴械,只讲了一个故事。老高(导演高群书)可能出于对我的在乎,当然更可能是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变着法地把“阴面”和“阳面”揉在一起,这极具挑战性。文学天生有多角度叙事的特权,读者可以颠来倒去地看,但电影不行,电影的特权是蒙太奇,既是“电”又是“影”,快速又虚的东西,线性叙事是大道,构设“小径分岔”的法门常常要付出代价,就是丢失观众。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有时候需要艺术家去冒险探索艺术的多样性。”
导演高群书一直在强调,《刀尖》和《风声》是完全不一样的作品。作为原作者的麦家如何看待《风声》和《刀尖》的关系?他表示就小说而言,《风声》当然好过《刀尖》,前者是开(谍战)先河之作,独领风骚,独具魅力,后者是惯性之作,借势而为,乘龙快婿。“我无须讳言,写《刀尖》时我心气特别浮躁,且遇到父亲去世之难,文本完成得并不理想,甚至有不少硬伤。2015年,我曾大面积修改过《刀尖》,即便如此,依然不能和《风声》比翼。这是单指我的小说,作为电影,当众人都为《风声》喝彩,似乎唯我一人在暗自饮泣,我一直耿耿于怀电影没有“捡我西瓜”,只捡了芝麻。好在《风声》小说实如大山深壑一样纵横捭阖,芝麻也是非凡的大。相比《风声》,电影《刀尖》更忠于我原著,甚至过于忠于原著,大量的旁白让部分观众不适。旁白在电影中一直是把双刃剑。”阅读全文
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韩国釜山同韩国外长朴振、日本外相上川阳子共同出席第十次中日韩外长会。时隔四年,中日韩外长会举行,无疑有利于推进三国合作全面重启、行稳致远。
王毅(右一)出席第十次中日韩外长会。图/外交部
王毅在会上表示,今年是中日韩时隔四年再次举行外长会,是中韩关系迈入第二个30年的开局之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方将继续本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同韩方、日方共同努力,推动三国合作重入正轨。之所以时隔四年才开,虽有众所周知的疫情因素,更有地球人都知道的东亚地缘情势,而这主要是韩国和日本的行为逐渐造就的。
先说韩国。观察可知,尹锡悦自2022年上台后的总基调是亲美亲日。关键是他还管不住自己的嘴,以为跟美国关系强化了,关于中国的事项他也可以指手画脚。尹锡悦作为韩国总统,总喜欢在涉华问题上凑热闹,多少会影响两国关系的恢复发展。再说日本。岸田文雄2021年当选首相后,在对外政策上凸显“对美一边倒”取向,不管是南海问题还是台湾问题,日本的错误言行屡教不改。不仅如此,日本还宣布对华禁令,将23项先进芯片制造设备列入出口管制清单,一意孤行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这些所作所为都为中日关系注入了毒素。显然,中日韩三方的关系,只有中国的善意是无法使其持续改观的,需要三方持续加温,才可能让“搬不走的邻居”之间的关系不至于掉到冰窖里。这也是三国外长会召开的价值所在。中日韩外长会的举行是个好的开始,而这份来之不易的三国关系回升暖意,应该有持续加温的举动,才能让三国关系真正重回正轨。阅读全文
编辑 魏玥 设计 朱静晖 校对 刘越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