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家长在挑选玩具的过程中会非常慎重,除了安全性以外,能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玩具的设计通常会模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使用场景,满足学生把玩一些想玩又不能玩的物品。在玩的过程中,通过触觉、听觉、嗅觉、视觉训练,促进感官发展,还能培养兴趣爱好。
不过学生上学以后,会用零花钱自行在校门口购买玩具。这类玩具没有经过家长的考量,安全性自然有待考证。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安全隐患,或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性伤害。
家长发现又有毒玩具风靡校园,或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
不少家长发现,自从学生上学后真是有操不完的心。学习方面已经焦头烂额了,其他方面也不让家长省心。上学期中小学生几乎人手一个手串,不分场合的拿在手里把玩,说是能解压,又能提高手指协调能力,和学生父亲还有了共同语言。
随后又开始流行咕卡,学生的零用钱都用来买贴纸了,家长只能安慰自己,只要不影响学习成绩,稍微放松一些也无妨。这学期开学后,学生又变本加厉,开始玩萝卜刀,没事的时候就拿着甩来甩去,同学之间见面打招呼就是拿萝卜刀互相“捅”一下,家长再也忍不住了。
虽说萝卜刀是塑料材质,但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已经脱离了玩玩具的本质,时间长了难免有暴力倾向。以前学生也没少玩木头刀剑或木头枪,但是只会比划一下,不会真的捅到其他同学身上。就在萝卜刀的危害争论不休时,学生又把目标转移到了新的玩具上面。
如果说萝卜刀的危害确实有争议,对心理的伤害大于生理,家长容易忽视,那么鼻吸棒对学生的影响就更直观。商品宣传语说闻了能够提神醒脑,上课困的时候闻一下就能清醒,可是主要成分并不明确,甚至含有酒精成分,对未成年的大脑和脏腑都会起到不良影响。
同时,若是商家在里面加了容易让学生上瘾的成份,学生产生依赖心理,那后果更加不堪设想。更可怕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家长都不知道,老师也是后知后觉,发现时几乎已经人手一个了。
教育之事无小事,并非家长草木皆兵
类似的毒玩具数不胜数,如果说咕卡、手账、盘串家长还能勉强接受,萝卜刀虽说触碰了家长的底线,但是毕竟是玩具产品,对学生的伤害程度尚且无法直接衡量。一些神经大条的家长,可能并不在意,但是鼻吸棒这种成分不明的产品,在校门口文具店售卖叫人忍无可忍。
除了鼻吸棒,还有玩具里有针管和针头,家长必然会担心这么锋利的东西扎到学生该如何是好。即便没有扎到人,家长也会担心玩针管给学生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不会产生其他不良嗜好。
总有家长对于未发生的危险视而不见,觉得这些举报毒玩具的家长是自寻烦恼。自从毒插图一事后,很多家长就变得敏感多疑,看课本上和课外书的插图都像有问题,就连“停车坐爱枫林晚”这样的经典名句都要从课本中删除。
更有甚者觉得学生看喜羊羊和熊出没,也是不利于身心健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长与其把学生保护在铜墙铁壁中,不如教会他们辨别能力,这样他们才会在好玩具和毒玩具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危险玩具屡禁不止,谁是幕后推手?
家长眼中校门口的毒玩具不胜枚举,还有水宝宝、泡泡泥以及各类减压玩具。看上去花花绿绿,好看好玩,还有香味。实际上材质方面不忍直视。有学生长时间闻玩具散发的香味,造成急性中毒,不仅影响身心健康,学习进度也被落下了。
构建理想的教育环境,不能光指望老师和家长,各级部门都要加强审查机制。对于校门口的文具店,应严禁售卖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三无玩具。工商部门和网络销售平台,也要禁止售卖此类毒玩具,从源头上切断学生被影响的机会。
未成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半点都由不得马虎。对于生产、设计这类毒玩具的人,更是要进行追责,我们不是生产不出高质量的好玩具,而是受这些毒玩具的影响,学生受到误导,不知道什么才是好玩具。
今日话题:大家觉得还有哪些毒玩具需要提防?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