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吃完晚饭,
走出家门,
到广场上和老姐妹们跳上一段,
出一身汗还放松了心情。
这是柯桥很多市民都喜欢的健身方式之一,
但随之而来的广场舞噪音,
扰民的投诉也层出不穷。
扰民、纠纷,争场地,颇受争议,本是公众娱乐的消遣方式,为何频频被推向风口浪尖?跳广场舞的人群与各方人群的矛盾冲突点到底在哪里?又该怎么解决呢?
两支队伍不服输
音响声音震耳欲聋
“每天晚上广场舞音响一响,我们耳朵就开始嗡嗡响。”家住漓渚镇的居民沈先生说,本来广场舞是大家休闲健身的方式,现在倒好,影响大家正常生活了。
事情是这样的,每天在这个广场上跳舞、健身的团队有两个,大概是为了争夺场地,健身操团队的音响比广场舞团队的效果好,广场舞大妈们见自己的老音响响不过人家就联合集资买了新的喇叭,老音响和新音响同时开,导致整个广场附近音乐声此起彼伏,一浪盖过一浪。
“有人还帮我们测过现场的音响分贝,已经达到快120分贝了,真的受不了天天这样。”沈先生说,正常人体感受比较合理的是50到60分贝之间,120分贝已经让人体感觉很痛苦了,相当于柴油机等机器发出的噪音。
“关于广场舞噪音扰民的投诉还是比较多的。”从市公安局柯桥区分局各派出所了解到,近年来全区接到关于“广场舞噪音扰民”的110警情就有不少,主要都是基于广场舞声音太响居民无法忍受,屡次沟通无效才救助110的。
市民吐槽:
音箱嗓门小一点,城市文明多一点
跳广场舞引发矛盾早已不是新闻。在外地,有居民反对广场舞时,不惜动用高音喇叭,甚至泼粪、扔垃圾等过激举动,在柯桥的笛扬路步行街、瓜渚绿洲小区等地,也曾因为跳广场舞引发居民之间的矛盾。
对于广场舞,市民看法也是“冰火两重天”。支持广场舞的市民认为,广场舞是健康的娱乐活动,既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反对广场舞的市民则称,广场舞的参与者难以自律,制造的噪音让周边居民不得安宁。
“很多业主对跳广场舞并不反对,只要跳舞的人控制下时间,把声音调小一点。”柯桥一家物业公司的负责人认为,无论是公园、广场还是居民小区的空地,都是市民休闲活动的场地,如今出现噪声污染的问题,实质上是部分群众在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中忽视了他人的基本权利,其实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广场舞噪音扰民这事,一边是中老年人文化精神需求,一边是其他市民正常作息,处理不好,容易引起矛盾纠纷。”一名市民站在中立的立场,提出几点建议,每支舞蹈队在露天公共区域锻炼或演出时,需限人数;每支乐队的设备必须装置音量监控系统,实时连线监控平台记录,在露天公共区域锻炼或演出时设备音量须在55分贝以下等。
建议:
适当“堵”的同时,更要注重“疏”
据了解,一直以来关于广场舞的因遭,基于相关国家规定,只有有关部门或者具有相关资质的人员检测认定属于噪音,警告后不改正,相关部门才能对此依法作出处罚。于是,商家、“广场舞大妈”和民警打起了“游击战”,常常是民警劝说后即刻把音量调小,可民警一走,音量又变大了。于是就形成了民警重复处警、市民重复报警的循环,最终处理噪音问题收效甚微。
今年5月,柯桥派出所与区环保分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噪音扰民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专业检测人员带着检测设备和派出所警力上街巡查,逐一检测音箱分贝,对认定是噪音的给予警告并责令整改,警告后不改正的依法给予处罚。经过20多天的努力,步行街广场舞、商家噪音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采访中,不少热心市民建议将广场舞活动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立由政府牵头,公安、环保等相关部门依法管理,场地管理单位配合,社区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广场舞活动管理机制,实现既要为广场舞爱好者提供活动场地等必要条件,又不能干扰其他居民正常休息的目的。
“一些中老年人选择在广场上跳舞,并非它是唯一选择。试问,如果有更好的室内场馆向广场舞健身爱好者开放,那广场舞的参与者自然愿意乐在其中,既不受风吹雨打,又没有环境噪声之害,何乐而不为呢?”也有居民表示,对于广场舞,政府在适当“堵”的同时,更要注重“疏”,政府部门可以建设一定的室内活动场馆,以及协调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体育场地向广场舞健身爱好者开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外,热心市民莫先生在网上查阅后发现,在温州、上海等城市,关于允许跳广场舞的时间、范围、地点、音量等,都有具体的规定或公约。“像温州,明确规定广场舞不可在居民区进行。”莫先生说,邻里之间和谐也很重要,柯桥何不也学一学外地城市的做法,出台类似的公约或规定,让老百姓可以心里有个“准信”。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