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博主直播“卖惨”带货,被下单的粉丝起诉,法院怎么判?

家人们 注意看‍

这个女人叫“大美”

她限制“玲玲”母女的自由

跟着镜头

咱们一起去解救

你以为在看悲情戏‍

其实是直播卖玉的前奏

当“卖惨”成为“财富密码”

消费者却蒙在鼓里

直播间演“苦情戏”,现实中开“庆功宴”‍

2021年7月,博主焦某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进行直播,称女孩“玲玲”及生母被继母“大美”限制自由,请求解救。焦某后多次直播带人前去解救“玲玲”母女的过程。“玲玲”被救出后发现其身患重病,为筹钱给“玲玲”看病,经焦某周旋,继母“大美”同意委托焦某卖玉,所得货款用来支付“玲玲”医疗费用。焦某在直播间宣称不接受粉丝捐款,呼吁粉丝购买玉器产品为“玲玲”献爱心。

万某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浏览到该直播间内容后,心生怜悯,为了帮助“玲玲”,遂在直播间内购买了手链、戒指等19件商品,累计支付5649.9元。

巧合的是,后来万某看到了一段他人转发的视频,视频中,直播间内的“玲玲”“大美”等人,一起吃饭举行“庆功宴”。此时的万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他立即向某短视频平台举报投诉,某短视频平台关闭了该账号的商家经营功能。

之后,感到上当的万某将焦某及某短视频平台等公司诉至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要求其发布道歉声明、退还货款并三倍赔偿。

焦某辩称,万某在其直播间购买的商品,货物品质与支付的价款相符,在销售货物过程中不存在欺诈消费者的情形。直播间关于“玲玲”或其他剧情的演绎,是为了活跃直播间气氛,与买卖合同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

涉及多方主体,主播和其公司担责‍‍‍‍‍‍‍‍‍‍‍‍‍‍

经查,2016年11月,焦某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注册账号,该账号曾提交某文化传媒公司的营业执照及案外人王某身份证信息,但因身份证信息与营业执照法人信息不一致,故平台审核未通过。后该账号提交了某贸易公司的营业执照。焦某确认其使用某贸易公司的营业执照,未在事前或事后征求该公司的同意。

关于各主体承担责任问题,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认为:

对于某短视频平台是否应承担责任,需考量其是否履行了入驻主体资格审慎审查义务;及时对不合规商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继续扩大;为消费者诉讼提供相关数据信息等情形。某短视频平台负有对入驻店商的资格审查审核义务,并对其诚信经营承担着监管职责。根据查明的事实,没有证据表明某短视频平台对焦某炮制惨剧、虚构事实、欺骗消费者的营销方式知情放纵。万某等消费者向平台投诉后,某短视频平台随即关闭了案涉账号的商家功能。同时,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其也按照要求提供了案涉违规直播间的销售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综上,某短视频平台不应承担共同责任。

焦某在某短视频平台注册账号后,曾提交某文化传媒公司的营业执照供平台审核,后因法定代表人身份信息核验问题未审核通过。其后,焦某又冒用某贸易公司营业执照,提交平台审核通过后,开通了账号的商家经营功能。某文化传媒公司系焦某设立的一人公司,结合焦某的直播间名称,可以看出焦某与某文化传媒公司二者高度混同,具有共同销售的意图及行为,某文化传媒公司应与焦某承担共同责任。

焦某未取得某贸易公司的同意,冒用某贸易公司营业执照在某短视频平台备案登记,且某贸易公司未收取货款和获得其他利益,故某贸易公司不应承担共同责任。

法院:主播编造凄惨故事博取消费者同情,构成欺诈

经审理,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认为,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者负有告知义务的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致使当事人基于错误认识作出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

本案中,焦某在直播间演绎解救和救治“玲玲”故事情节,为其直播卖玉作感情铺垫,且明示其售卖玉器系为救治“玲玲”的公益性目的。经查,“玲玲” “大美”等人物以及故事情节均为虚构,其销售玉器的“公益性目的”自始并不存在,但焦某在直播期间从未以合理方式向观众进行提示。

故焦某故意虚构卖惨的故事情节,以虚假的公益性目的掩饰售卖玉器的营利性目的,具有欺诈的主观故意且实施了欺诈营销行为;万某因焦某的销售行为而对焦某销售玉器的目的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和判断,基于此而作出的购买玉器的意思表示,与其真实意思不符。故焦某的销售行为构成欺诈,万某要求焦某退还货款并三倍赔偿的诉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最终,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判决:焦某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向万某的道歉声明(内容需经法院审核),如被告焦某未按要求履行,则将本判决书全文发布于《江苏法治报》;焦某和某文化传媒公司在收到万某退还的货品后,共同退还原告万某货款5649.9元,并支付三倍赔偿款16949.7元。

一审判决后,被告焦某、某文化传媒公司不服提起上诉,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院发送司法建议,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直播行业存在的主体责任缺失、内容生态不良、主播良莠不齐等问题,严重制约网络直播行业健康发展,给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带来挑战。

为落实“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的要求,南京市两级法院针对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向直播公司发送了司法建议。建议公司应加强对下属平台及其运营方的管理,构建主播准入机制,强化日常监管;主动落实平台主体责任,强化直播巡查和管理惩戒措施,加强行业自律;建立通畅的用户监督举报渠道,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反馈等,助力网络文明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法官:“卖惨式”带货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诚信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直播购物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型交易方式,直播间的经营者和主播在从事直播卖货的销售行为时,应当诚信经营,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焦某作为直播间的经营者和主播,其卖惨欺诈营销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也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其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否定性评价。

希望通过本案的裁判,引导直播间经营者、主播以及直播平台自觉以法律和诚信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让消费者能在直播平台放心购物、理性消费,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消费环境。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十一条

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者负有告知义务的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致使当事人基于错误认识作出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欺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文章来源:公众号@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鼓楼法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实习编辑| 张燕妮

维护 | 杨立桐 郑俊宇‍‍

主编 | 王秀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意见反馈

请发邮件到 jrsf@cctv.com

更多普法视频请扫码观看

———— 往期文章推荐 ————

玩游戏太上头?清醒点,谨防网络游戏诈骗的千层套路!

3个月试用期满后又加3个月,延长试用期后公司辞退员工,法院怎么判?

聋哑老人离世,价值百万的房产无人继承,和老人没有血缘关系的三兄弟获得遗产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11日 21:01
下一篇 2023年10月11日 21:13

热点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