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大模型没有意义,卷应用机会更大。”
9月5日对外演讲中,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再次呼吁创业者聚焦大模型应用层创新。
令李彦宏奔走疾呼的现实背景是,ChatGPT上线近300天来,一路狂飙的国内大模型行业,也开始遭遇5G、VR等技术浪潮曾经遭遇过的同样难题——爆款应用在哪?
如果类比电力时代,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认为,当下的大模型发展阶段,尚处于当年法拉第推出发电机,一旋转,电流产生的技术概念普及期,接下来,还需要确立电磁学的麦克斯韦般人物的出现,从而完成大模型从技术到产业应用的跨越。
爆款应用缺失下,单条腿走路的国内大模型行业,竞争态势显得颇为畸形:一方面,大模型平台层出不穷,正式步入百模大战阶段;另一方面,大模型产品体验越来越趋于同质化。
尽管不少大模型平台纷纷宣称自己在测试榜单中超越了ChatGPT,但用户兴趣却在逐渐流失。迟迟不见踪影的爆款应用,加剧消耗着用户对大模型的好奇心。国内暂时称得上出圈的妙鸭,也只是昙花一现。
由于消费者和媒体对大模型抱有太高期望,近期,Gartner在发布的生成式AI炒作周期报告中指出,当前大模型发展已达到“膨胀预期峰值”,接下来将进入“幻灭的低谷”。
尽管不少大模型打出了个人助理的旗号,宣称可以制定旅游攻略、代订票务,但敢不敢用仍是一个问题。美国第一大报业集团Gannett,就因为人工智能生成的新闻相当蹩脚,而在近期宣布暂停使用AIGC来撰写文章。
来自普通用户对大模型产品信任感的缺失,导致其在使用大模型过程中难以产生足够的平台黏性。在抖机灵式的“调戏”过后,无法真正化为生产力的大模型,往往会在用户使用频率上迎来大降。全球当红炸子鸡ChatGPT,也难以幸免。
根据第三方网站SimilarWeb的监测数据,7月份,开发出ChatGPT的OpenAI,其网站与移动客户端流量,月环比下降10.35%。在经历6月份首次流量负增长后,OpenAI热度仍在持续下滑。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大模型丧失了机会。在大众对大模型的期望开始从“调戏”转向能够真正对生活,或工作带来实际改变且高频刚需的诉求之后,盯着这些需求而动的一批大模型公司,估值正在急速飙升。美国研究机构CBInsights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份,全球共诞生约13只AIGC独角兽,其中主打营销文案撰写的Jasper,估值超15亿美元,定位图片视频编辑的Stability.ai,估值超10亿美元。
外界对生产力应用的呼唤,某种程度上也印证着李彦宏此前的论断,即大模型创业更大机会在应用层,且在李彦宏看来,这将是一个10倍于微信、抖音的市场。
在9月5日的2023百度云智大会上,李彦宏表示,“模型本身是不直接产生价值的,基于基础大模型开发出来的应用才是模型存在的意义。”
A
没有创业者不想成为下一个Jasper,或者Stability.ai:定位高品质AI平面设计及创意生成平台的Nolibox,其推出的产品应用,部分功能就对标Stability.ai上线的SD(Stable Diffusion);亚文化兴趣同好创作社区Genie AI,也在产品中支持SD提示词的输入方式,但在交互门槛上做了进一步降低。
为了加速推动中国大模型应用独角兽的到来,在率先发布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后,李彦宏带领百度又第一个做起应用层创业大赛。除了为参赛团队提供文心大模型API接口,以及百度智能云算力资源外,还设置了价值1000万元的投资。
从5月31日正式启动的百度“文心杯”创业大赛,在不到1个月报名时间里,便吸引了近1000个项目参赛,其中超八成项目聚焦大模型应用层落地。
9月5日,百度“文心杯”创业大赛结果揭晓,其中基于文档智能的专业知识问答助手及阅读平台ChatDOC,以及基于大模型的智能电商购物助手Buysmart.AI获得一等奖。
结果揭晓之前,不少创业者都希望能够拿下高达千万元的早期投资款。面向大模型的中间件服务Vanus AI CEO厉启鹏,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厉启鹏告诉字母榜,寻求产品曝光机会,和获取资金支持,是自己参赛的直接诱因。今年7月份,Vanus刚刚完成数百万美元种子轮融资。但在烧钱的大模型赛道,厉启鹏已经开始寻求新一轮融资机会。
融资之外,这些参赛的创业者,还隐藏着更大的市场野心。
当大模型应用落地的风从硅谷刮到中国后,选用一款靠谱的中文大模型产品,用以开拓国内市场,就成了聚焦应用层创业者的首要条件。
与Vanus一样,基于大模型的智能电商购物助手Buysmart.ai,此前一直在深耕海外市场。Buysmart.ai创始人陈历飞认为,如果以后要做国内市场,大模型底座就需要从ChatGPT换成国内的模型。“百度算是我们第一次去尝试用国内的大语言模型,现在看来,从ChatGPT替换到文心一言,难度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早在2022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李彦宏就曾提到,相比海外开发的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的比较优势,在于更理解中国文化,更适合中文和中国市场。
随着这些创业公司业务规模的进一步增长,想要完成从单一领域到更多领域的扩展,更离不开通用大模型底座的支持。
基于文档智能的专业知识问答助手及阅读平台ChatDOC,是一家原本聚焦金融文档处理的AI公司。面对高昂的训练成本,当公司决定向金融领域之外扩张业务时,ChatDOC CEO林得苗直接选择调用文心一言大模型能力,“有了大语言模型之后,这个时候你掌握的应用场景,对文档前置处理的技术,就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通用大模型在安全合规和技术迭代上的优势,同样吸引着外部创业者。
在Nolibox CEO徐作彪看来,合规是自己决定接入文心大模型的重要因素,“用起来就比较放心。”
一些原本对国内大模型技术能力抱有怀疑态度的创业者,也得以在这次竞赛中一窥其真实水平。
4月份开始,Genie AI主要使用GPT-4展开服务。5月份切到文心一言后,来自Genie AI CEO彭康伟的一线体验是,两者效果表现上差不多,“特别是考虑到中文的兼容性,文心一言是更适合国内创业者的选择。”
抱有上述质疑想法的还有面向药企的“生成式AI医学内容引擎”零假设的CEO顾飞。在生物医药行业,大多数人并不信任国内大模型,认为其短期内与GPT-4差距较大。“但是差不多在两个月之前,我们又试了一次,相比参加比赛一个多月前的测试结果,比我想得要好不少。”
借助创业大赛推广文心大模型,这对百度而言,也将是一个抢占大模型生态先机的机会。
李彦宏曾提到,“未来,我认为中国会有自己的生态系统,拥有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和基础模型。中国会出现至少一个、也可能是两个或三个基础大模型,可以支持人们开发各种AI原生应用。”
想要让文心大模型有朝一日成为AI创业开发者的默认基础模型之一,提早一步做大生态就是应有之举。OpenAI短短几年时间做到近300亿美元估值,背后就离不开其庞大应用生态的助力。
B
在帮助大模型创业者实现破局之前,一场更早的破局行动,已经在百度内部发生。
中关村论坛2023上,李彦宏对外提到:“百度要做第一个把全部产品重做一遍的公司,不是整合,不是接入,是重做,重构!”
上述想法已经逐渐化为全球科技公司的共识:微软CEO纳德拉向外展示的宏大规划中,也包括把大模型融入微软所有核心业务中;谷歌CEO皮查伊同样忙着借助大模型,重构谷歌所有产品。
最近一个被大模型重构的产品发生在百度输入法身上。9月初,新版百度输入法加入全场景 AI创作助手“超会写”,用以帮助用户高情商沟通、改写文案等。
输入法被改造之前,百度搜索、百度网盘、百度文库等一系列用户量过亿的产品,已经相继融入大模型能力。
除了面向外部的产品之外,百度内部的协同办公产品如流也标配了“超级助理”,并针对会议场景,推出“洞察”和“AI会议纪要”能力。现在,在“语音一键差旅”辅助下,原本以小时级计算的操作,如“我后天上午去上海研发中心开会,当天返回北京,请帮我规划行程”,直接被压缩到分钟级甚至秒级完成。
重构后的百度产品,正在为公司带来正反馈。今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李彦宏表示,百度文库的“AI文档助手”功能发布后,用户的使用时长翻了一番多,7日留存率提升了将近10%。“我们可以转化更多的用户,也可以将更多的用户转化为付费账户,并在未来对新的人工智能功能收取额外费用。”
让李彦宏敢于在国内一众科技公司中,率先下定重构产品决心的核心因素中,离不开持续迭代的技术研发实力。在2013年成立中国第一个深度学习研究院后,百度此后十年间向AI累计投入超1400亿元资金,并助推百度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在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具备全栈协同优势的企业。
在IDC首次发布的《AI大模型技术能力评估报告,2023》中,百度文心大模型3.5拿下12项指标的7个满分,并在综合评分、算法模型和行业覆盖三项上均位居第一。
迭代到3.5版本的文心大模型,其模型效果提升50%,训练速度提升2倍,推理速度提升17倍。根据李彦宏介绍,文心大模型4.0版本,将于今年年底发布。
除了现有产品被大模型能力重构之外,李彦宏将更多的希冀放在了AI原生应用的诞生上。如何评判一款应用是AI原生应用,李彦宏给出了三个基础条件:一是能够用自然语言交互;二是充分利用大语言模型的理解、生成、推理、记忆等能力;三是每个应用的交互不超过两级菜单,交互更简单。
8月31日,百度AI原生应用文心一言,成为首批获批向全社会开放的生成式AI产品。七麦数据显示,全面开放当天,文心一言在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下载量预估为31.3万次,并一度登上App Store免费榜第一。开放下载首日,文心一言APP在24小时内,共计回复网友超3342万个问题。
有百度内部人士告诉字母榜,10月17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将带来更多AI原生应用。
C
基于大模型的爆款应用的落地,对大模型创业者和百度而言,都将是一场充斥着机遇与挑战的冒险。
顺着大模型风口率先起飞的Jasper AI,又成为被通用大模型挤压生存空间的第一批独角兽。
作为一家面向广告营销人员、自媒体博主等群体的SaaS企业,成立于2021年的Jasper AI,出道即巅峰,第一年收入超4000万美元,2022年收入翻番,达到8000万美元。在强大的营收能力面前,Jasper AI估值火箭般蹿升,一年半时间就来到15亿美元。
但随着2022年11月30日的ChatGPT问世,基于GPT-3开发的Jasper AI应用,风光不再。
今年3月份,知名投资人朱啸虎开始唱衰Jasper AI,认为其15亿美元估值或许会“很快归零”。朱啸虎唱衰四个月后,Jasper创始人戴夫·罗根莫瑟,在领英上对外宣布了裁员和团队重塑消息。
“没有人想到ChatGPT会这么好、这么快、这么免费,现在你可以直接通过对话来生成一篇博客了。大模型原本并不易用,初创企业的价值在于弥补这种缺陷,如今这种价值突然消失了。”Jasper竞争对手Snazzy创始人弗朗茨感慨道。
面对越来越强大的通用大模型,在Vanus AI CEO厉启鹏看来,垂直领域创业者唯有快速通过应用触达用户,不断积累行业knowhow,才能获取新的发展空间。
百度这样的通用大模型平台方,同样需要持续不断拓宽新的发展空间。
国产大模型平台商,正处于一场争夺AIGC时代“Android”的激烈竞争中。这是一场面向AIGC时代应用生态开发标准的抢位战,比的是谁能跑得更快,谁能拿到更多的反馈数据,谁能建立更多的应用落地优势。
吃尽大模型浪潮红利的英伟达,早已为百度们提前展示了掌握应用生态开发标准的威力。
2006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豪赌未来,发布CUDA软件工具包,希望在GPU硬件的基础上,衍生出一套基于加速计算的CUDA软件生态。
此后十年,黄仁勋都在接受来自华尔街的责问,如“你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投资?”“没有人在使用它。在我们的市值中,它的估值为零”。
“直到2016年左右,也就是CUDA问世10年后,人们才突然意识到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计算机程序编写方式。它具有变革性的加速功能,然后在AI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英伟达应用深度学习研究副总裁布莱恩 · 卡坦扎罗表示。
2017年前后,英特尔市值还超过英伟达、AMD和台积电三者总和。到了2020年7月,英伟达市值逼近2500亿美元,首度超越英特尔的2480亿美元,成为美国本土市值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并在2023年的大模型浪潮推动下,市值一路水涨船高,突破万亿美元。
现在,定义大模型应用生态开发标准的机会,摆到了国内一众通用大模型平台商面前。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