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善于捧哏的于谦当起了电影主角,他在《老师·好》中饰演苗宛秋老师。不仅如此,于谦还是本片的制片人。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冲着于谦的捧哏功力去的。纵使电影不济,至少还能看一部喜剧。
所有观众都清楚,于谦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不过这一次,他却一改往日云淡风轻的捧哏风格,出演一位普普通通的高中语文老师。刚一出场,镜头对准“南宿一中”,苗宛秋推着那辆凤凰牌的二八大杠往教室走,这是教育局给片区优秀教师的奖励。
南宿一中真的不是宿城一中么
再来,镜头转到高三(三)班,苗宛秋在讲台站定,讲台右前方放着一个搪瓷杯子,上面用红字写着大大的“奖”。两个细节,苗宛秋重视荣誉的特点可见一斑。
“从今天开始,这个班上的规矩他姓苗!”短短一句,掷地有声,简单粗暴。在随后的相处中,苗宛秋严厉的一面展露无遗,学生们私下叫他“苗霸天”。看着荧幕上的苗老师,我不禁想到初中的班主任老黄。
我们班那会儿纪律不太好,上课期间老师在讲台上娓娓道来,学生在座位上窃窃私语,班级气氛一时热烈,真的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老黄为了改善班级纪律情况,几经思虑,想出一个妙招——给班干部赋权,随堂记录班内违纪的同学;放学以后,出现在违纪名单上的学生在讲台上站成一排,一个一个向全班认错道歉。别说,这招挺管用的!
那时候,家长见到老师,最常说的是:“孩子要是不听话,您就代我们管教!”当时,不少家长对老师是充满敬意的。这种尊敬是发自内心的,和如今家长动辄给老师送礼表示的“敬意”是不一样的。
顶着茶杯扎马步!
不仅是家长,学生对老师更是心怀敬畏。以前,老师虽然偶尔打学生,但是却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学生好。现在我们进入了另一种环境——老师打不得学生了,不过也不愿多问了。初中的时候,老师打学生,不叫“体罚”,而是“惩戒”,小惩大诫!那个年代,大家都有理想,大家也真的捍卫理想。
《老师·好》试图构建一个学生时代的群像,观众总能从电影中找到青春时代的影子。每个班都有像王海一样喜欢接茬、享受讲台座这种特殊待遇的学生,有如文明、建设这对酷爱霹雳舞的难兄难弟,有像洛小乙一般抽烟喝酒、打架混事的社会青年,他们在学生时代有一个“调皮捣蛋”的统一标签。不少老师对待这类学生是一个放任自流的状态——你不学习可以,上课睡觉也行,但是千万别打扰其他同学。
而苗宛秋老师的态度是“一个都不放弃”——得知耗子患了重病,他捐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洛小乙爷爷跌倒住院,苗老师一路飙车带他赶去医院,临走老苗留下一句:“需要钱的时候说话。”
初中教我们数学的饶老师也是这样一个人。每逢测验,她都认真记录学生的成绩,从不因为学生成绩的优劣而生出分别心。每次数学考试前面,饶老师会抓住不多的时间给学生讲题,用她的话说:“万一这次考到了呢?”
大家考试进步了,她自掏腰包买来本子跟笔作为鼓励。那个年头,初中老师,能有多少工资……饶老师重度近视,常年戴一副眼镜,镜片厚如啤酒瓶底。眼镜之后,她目光如炬,在你身上一扫而过,似乎能把人看穿咯。
苗老师这样的班主任,严厉到近乎专制,从不掩饰对品学兼优学生的偏爱,也不大重视差生的自尊,他好面子,唯分数论,重视学生的前途胜过自己的荣誉和利益。片中,苗老师的爱人数次询问学校分房子的结果,老苗顾左右而言它,实在没办法,只好拿“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来自我安慰,他骨子里透着知识分子的清高。
纵观全片,苗宛秋对自己从教这个选择多少是有些遗憾的,1965年他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却因家庭成分太高而与理想院校失之交臂。遇到安静这个学生,老苗又燃起希望,安静不仅品学兼优,更重要的是有冲击北大的实力。苗宛秋一定期待安静完成他年轻时未竟的志愿。为了安静全心全意备考,苗宛秋不仅免费为安静在矿山中学的同学补习,还从上海购得复习资料送给安静。
电影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安静获得保送师范的资格,自己不好抉择,于是向老苗求助,苗宛秋建议她慎重考虑。
“像您一样不好吗?”安静问苗老师。
“不好!”苗宛秋脱口而出,说过似乎觉得不妥,又改口道:“不好说。”“人生的重要道路可能就那么一两条,而你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句话,苗老师不仅回答安静,还说给过去的自己。
可惜天不遂人愿,安静因为车祸没能考上北大,老苗也缺席了高三(三)班的毕业合影。镜头一转,已是三十年后,一日午后,安静坐在书店中看书。远远的,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望着她。安静推着轮椅,来到书店门前,老人已经转身离去。此时无言,却胜过千言万语。
苗宛秋这样的老师,我们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遇到过。讲台上的他们十分严厉,许多时候不近人情,生活中的他们我们却无从了解。其实,一直以来老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是比较单薄的。双方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差异,很难平等对话。若干年后,等学生长大成人,走入社会,回想起当年曾为引路人的老师,多少能体会他们那时的心情。
那时候,我们太稚嫩了,不懂社会是什么,却憧憬着成年之后的生活,直觉自己无所不能,万事可成!真的长大了,回忆校园的青涩时光,这才明白当年到底是哪些老师真心对待学生,又是谁糊弄了年少无知的我们。
《老师·好》这部电影没有狗血的情节、浮夸的表达,流水账式的叙事像极了小学生日记。它好比一个青春杂货店,70后、80后和90后都能发现与自己有关的片段。
文明和建设是一对热爱跳舞的难兄难弟
郝鹏飞饰演的文明吃的零食“无花果”,我小学的时候在学校门口还买过。
家境殷实的关婷婷逛公园不忘照相,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私人相机都是个稀罕物,普通人家拍照得去照相馆。
而安静和洛小乙的情愫,是点到即止的,多少有一些“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的,说一句、是一句”的感觉。
我的青春是什么样的呢?大概是周末约朋友到网吧打游戏的畅快,是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充实,是考场里偶尔对对答案的些许忐忑,是成绩进步之后的一丝窃喜。
《老师·好》试图描述青春时代的众生相,借着旁白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对于最好时光之后的我们,影片没有给出后续,许多青春片喜欢加上“长大后的我们”作为结局。《老师·好》没有这样处理,这似乎更符合咱们的人生,因为不少相遇本就没有结局,不是么?
老师好!
最好的青春·纯真的情义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