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该抱团取暖的阶段,却有人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侵蚀着来之不易的肥沃土壤”、“将控制舆论当做第一生产力”等长城高层的言论余音在耳,没想到长城汽车却在5月25日用一纸声明将自己和比亚迪送上了风口浪尖。
长城汽车的《声明》称,公司在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随后,比亚迪作出“回应”,“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利!”,同时指出长城汽车的送检流程存在问题,所以认为其检测报告无效。当然比亚迪也强调,“我们的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我们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过来调查、取证和检测。”
这是一起涉及到汽车行业技术标准和环保规范的纠纷,需要有权威的机构和专业的检测来进行公正的评判,咱们老百姓现在也不能说孰对孰错。不过可以看看长城汽车举报中的常压油箱,是怎么回事,比亚迪用它是否不妥。
对于普通燃油车而言,常压油箱并无不妥,对于可以长期依靠电力行驶而不怎么需要启动发动机的PHEV车型而言,存放相对更长时间的汽油在持续挥发,碳罐的活性炭吸附量是有限的。一旦超过碳罐吸附量的极限,汽油蒸汽就只有通过碳罐的通气孔排到车外的空气里,客观来讲确实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这就是长城声明中提到的排放不合规的由来。
为此大多数PHEV车型都会采用加装了油箱隔离阀的高压油箱,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当然带来的就是成本会增加。
长城汽车正是认为比亚迪在秦PLUS和宋PLUS这两款PHEV车型上,并没有采用高压油箱,使其整车蒸发排放水平会违反法规要求。如果被证明长城举报属实,比亚迪面临的不仅仅是一场大面积的召回,还会有巨额的罚款。
但从比亚迪的回应来看,似乎并不紧张,一句“在插混技术上有二十多年的积累和迭代,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简单!”透露了比亚迪的底气。这就涉及到比亚迪此前申请的一项专利,该公司提出了一项由油箱、供液装置和储液袋构成的油箱系统。根据介绍,这套系统能够将高温挥发后的燃油蒸汽冷却为液态,最终掉落回油箱内,从而避免由于燃油蒸汽造成的压力升高,这种情况下确实无需再用高压油箱。
不过,这项在2021年3月30日申请,名为“油气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的专利项目,目前为“审中”状态。所以是否已应用到车辆中,尚不知晓,比亚迪也并无确切信息透露。
所以,在这件事没有得到官方的调查和处理之前,我们无从得知更多。我只能说,如果长城汽车是出于公益和正义的考虑,为了维护汽车行业的规范和环境的清洁,那么他们的举报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他们是出于商业竞争的目的,为了打击对手或者提升自己的形象,那么他们的举报行为是不道德的。
反正子弹还要飞一会,不妨梳理一下这次事件的一些细节,尤其是这次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
遭举报的两款车型均属比亚迪汽车的销量担当,乘联会数据显示,秦家族和宋家族分别为4月轿车零售销量排行榜和SUV零售销量排行榜的第一名。
长城汽车4月销量为5.38万辆,同比下滑41.41%,环比下滑46.72%;今年1-4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为33.73万辆,同比下滑21.67%。
比亚迪4月销量为20.94万辆,同比增长约94.88%;今年1-4月累计销量为77.66万辆,同比增长约96.61%。
长城汽车递交举报材料的日期:4月11日——哈弗汽车宣布全新中型SUV枭龙MAX和紧凑型SUV枭龙均开启预订;
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的日期:5月25日——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上市,售价13.58万-15.98万元。
还记得文章开头长城高层的言论吗?作为消费者而言,自然是赞同的,同时长城高层所言“赢了销量、输了底线、毁了行业的品牌,我们容忍为零”,作为消费者同样赞同,但输了销量、输了底线、毁了行业的品牌,消费者更是不会答应。
一天的热闹后,长城汽车(601633)和比亚迪(002594)股价双双下跌。5月25日收盘,长城汽车跌6.17%,报收24.8元/股;比亚迪跌2.41%,报收255.6元/股,不知道当长城汽车动手之时有没有想到这样的后果。
一年多前,比亚迪将“魏”商标无偿转让给长城汽车,而后长城汽车“回赠”了“登陆舰”商标,那时还是长城汽车魏牌CEO李瑞峰口中的“天下车企一家亲”,不得不说商业竞争历来是残酷的,到底孰是孰非,还是等到权威机构和官方来给出答案吧。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