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5月25日电 (薛宇飞)近日,宁波市投资约2亿元建设的3号地铁线一地铁站乘客寥寥,利用率不高成“孤岛”的事件,引起外界关注。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宁波轨道交通)有关负责人称,由于地铁站建在基本农田里,周边规划的商住项目没建起来,而且,连接住宅小区的道路也涉及占有农田,导致客流量偏少。
建设轨道交通或者地铁,由于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或地铁公司面临亏损运营。那些能够盈利的公司,多数都是依靠地铁沿线商品房销售赚取不菲收入,宁波轨道交通便是如此,去年该公司商品房销售达到了近24亿元。
8条线路在建 投资成本超8亿元/公里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22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运营线路规模迈进1万公里大关,达10287.45公里,运营线路308条,运营城市达到55个。轨道交通在已开通城市的作用越来越大,报告显示,去年城轨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分担比率为45.82%。
公开资料显示,宁波市已开通1号、2号、3号、4号、5号轨道交通或地铁线路,运营总里程186公里,排在上述55个城市中的第18位。根据建设计划,2023年,宁波轨道交通将加快推进6、7、8号线及市域铁路象山线、慈溪线,3号线二期,1、4号线延伸段等建设,迎来“八线并进”的建设新局面。
报告称,2022年宁波轨交客运量为25656.28万人次,日均客运量70.29万人次,线网最高日客运量33.85万人次。对比其他城市,杭州去年日均客运量为272.99万人次,南宁、合肥分别为74.89万人次、72.76万人次。
修建地铁可以说是“烧钱”的工程,每公里的费用都在数亿元甚至更高。根据《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3—2020年)》,当时计划修建5条线路,总里程100.1公里,总投资640.4亿元。照此计算,当时轨道交通的平均投资成本约6.40亿元/公里。
来源:《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
根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12月批复的《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该市在这5年间,规划建设6号线一期、7号线、8号线一期、1号线西延、4号线延伸等5个项目,总里程约106.5公里,估算总投资875.9亿元。照此计算,宁波近几年轨道交通的平均投资成本约为8.22亿元/公里,较6.40亿元/公里增长28.44%。
对比杭州,根据《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2 年)》,当时计划建设10个项目,总长度196.1公里,项目总投资为1426.36亿元。以此计算,杭州轨道交通的平均投资成本约为7.27亿元/公里。之后,国家发改委又同意上述规划中部分线路的建设及投资进行调整。
名下多家地产公司 去年商品房销售收入24亿
根据前述报告,2022年,全国城轨交通平均每车公里运营收入11.24元,平均每人次公里运营收入0.73元;平均每车公里运营成本23.49元,平均每人次公里运营成本1.49元。也就是说,轨交或地铁公司的运营收入难以覆盖运营成本,因此,国内一些城市的轨交或地铁公司处于亏损运营状态。
能够盈利的轨交或地铁公司,较为依赖另外两种收入:一是政府财政补贴,二是开发地铁沿线土地获得卖房收入。比如,2022年,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0.85亿元,营业总收入中,“票款收入”只有46.24亿元,“房地产开发”是规模最大的,为55.53亿元,另外,“土地一级开发”为7.73亿元。
2022年,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的营业总成本为425.56亿元,不过,该公司并未出现亏损,去年的净利润为24.14亿元。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去年该公司的“其他收益”达到了262.85亿元,这里面以政府各类补贴为主。
深圳地铁房地产相关收入的规模更大,去年该公司实现营收239.76亿元,其中,“站城一体化开发”就达到160.48亿元。相较于北京,深圳地铁“其他收益”仅为5.31亿元,财政补贴较少。
来源:宁波轨道交通2022年度报告
据宁波轨道交通2022年度报告,该公司去年实现营收48.08亿元,营业成本为62.16亿元,净利润为2.23亿元。营收中,“客运收入”仅为3.58亿元,而“商品房销售收入”占比接近一半,达到23.92亿元。
根据2022年年报披露,宁波轨道交通名下有多家地产公司,还与华润置地、绿城等设有合资公司。宁波轨道交通华润置地有限公司由华润置地、宁波轨道交通各持股51%、49%,去年该公司的营收为23.88亿元,净利润为3.02亿元。
来源:宁波轨道交通2022年度报告
宁波轨道交通也收到大量的政府补助。2022年,该公司“其他收益”为58.65亿元,高于2021年的46.10亿元,其中,“财政亏损补助”“其他各县市区财政等补助”分别为58.54亿元、926.49万元。
地铁公司爱上房地产
“地铁修到哪里,就建到哪”,在很多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都得到应验,随着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受到重视,地铁公司成为香饽饽。目前,地铁公司与房地产企业的合作比较紧密,最为典型的就是深圳地铁入股万科、广州地铁入股越秀地产。
中指院数据显示,2022年前9个月,权益拿地金额TOP100的企业中,有8家地铁公司上榜,拿地金额达585亿元。上榜的地铁企业分别是:广州地铁、厦门轨道交通、深圳地铁、杭铁集团、沈阳地铁集团、合肥轨道交通集团、苏州轨交集团、南京地铁集团。
易居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地铁公司拿地面积占全市成交面积比重较高的有深圳地铁、沈阳地铁和厦门地铁,分别是38.8%、25.3%和22.5%,在全国范围内遥遥领先;另外昆明、广州、苏州、南宁4城地铁公司积极参与拍地,成交土地面积占全市的7%以上。数据显示,宁波轨道交通去年拿下5幅土地,成交面积为148570平方米,占全市成交面积的1.8%。
广东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地铁公司拿地,一方面,是由于区域综合开发越来越成为土地出让的重点;另一方面,热点城市地铁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房地产给地铁建设输血,已经成为地铁开发的主要支撑。此外,国企或政府平台中,地铁的实力相对雄厚,生地拿下,地铁开通后卖房子,溢价也比较高。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