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生平简介50字左右(曹雪芹生平简介)

本文主要讲的是曹雪芹生平简介,以及和曹雪芹生平简介50字左右相关的知识,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不要忘了将本文分享给朋友。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棚行亏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也有人认为已经写完,但80回后的内容散佚了)。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

扩展资料: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祗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带清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链神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著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濎渐衰微。经历了生活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著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雪芹

曹雪芹的生平简介

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画像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兆塌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伏森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远离官场,无视权贵,生活一贫如洗。

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缺猜亩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银冲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

扩展资料:

一、生平概括

在被抄家以后,曹雪芹随家一起迁居北京,曹雪芹曾在“虎门数晨夕”,“虎门”即北京西单牌楼北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结识了张宜泉、敦敏、敦诚兄弟等人。

关于《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曹雪芹的中、晚年生活,文献资料极少。从曹雪芹晚年的好友张宜泉、敦敏、敦诚等人的零星记载,仅知道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嗜酒狷狂,对黑暗社会抱傲岸的态度。

张宜泉的《伤芹溪居士》云:“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曹雪芹的诗,有创新独特之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贺。

他的友人敦诚曾赞道:“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又说“知君诗胆识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

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潦倒,常“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靠着卖画和亲友的接济过日子。据一些红学家考证,曹雪芹就是在这样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字字看来皆是锋行歼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创作。

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曹雪芹因贫病无医而“泪尽而逝”(亦有红学家考证认为《红楼梦》的创作时间应该是曹雪芹在右翼宗学里的那段时间,无论是生活条件和思想交流的条件都无出其右。

根据脂砚斋等批语显示《红楼梦》应该是全部完成,但只是后半部大约三十回“被借阅者迷失”)。留下新婚不久的遗孀,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二、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关系

《红楼梦》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一座高峰,很多学者都认为曹雪芹为《红楼梦》的作者,而且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小说,因此书中贾家与曹雪芹真实家族的事迹有很大的关系。许多红学家认为曹雪芹是在写曹家的历史,但亦有人认其是为写清朝时期有名词人纳兰性德之历史。

《红楼梦》早期抄本流传以来,作者并未署名。自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认为《红楼梦》原作者为曹雪芹。

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的证据,主要来自脂批与书中第一回,书曰:“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脂批也多处明确指明作者与“雪芹”为同人,如甲戌本第一回批语:“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来发现的脂批与曹家的线索相符,因此广泛被主带睁流红学所接受。

清代诗人明义在其诗《题红楼梦》序中说道:“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 (姓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雪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曹雪芹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曹雪芹(1715~1764年)名,字梦阮,号芹圃、雪芹、芹溪居士。祖籍辽阳,先世本为汉人,归附清朝后人满洲正白旗。到祖父曹寅这一代,炫赫一时,世袭江宁织造。曹雪芹随全家迁回北京,晚年生活贫困。乾隆十八年(1763年),他因为惟一的丛蠢蔽幼子夭折,极度伤痛,大病不起,在当年的除夕夜离开人世,只留下一部八十回未完档正成的绝世奇书。《红楼梦》最初以《石头记》之名流传于世,仅八十回。现在流行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由高鹗补写。

高鹗(1738~1815年),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祖籍辽东,属汉军镶黄旗。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高鹗和程伟元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版了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结束了这本书的传抄时代,使它得到了广泛渗州流传。

曹雪芹的人的生平简介

曹雪芹的人的生平简介

曹雪芹比托尔斯泰、巴尔扎克这些文学大师还要早约一个世纪就已经登上世界现实主义的文学高峰,简直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一位旷世天才!当我们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的时候,不仅为中华民族这位优秀的杰出的人物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而且为我们对如此伟大的人物的生平事迹知之甚少而感到遗憾和叹惋!近八十年以来,红学家精心搜求和考证,大略勾勒了他的行迹,曹雪芹十三四岁时,曹家被抄。全家从江南来到北京,从此结束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贵族之家的生活。这场变故对曹雪芹的一生影响至大,特别是处在兴衰、宽猜袭荣落、贵贱、悲欢、爱憎、雅俗众多“交叉点”上。“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使他在盛衰转化、成败相依、祸福相倚的人生体验中,阅历非凡,感悟深刻,其思、其才都得到了升华。

苦难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兆祥是一种财富,是一种精神财富。它涵养了人的气质,提升了精神境界,从而,塑造了人的风骨。否则,无论其身世遭际如何,都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人物。我们现在很少知道曹雪芹人生命运的细节,而当时与雪芹交厚的清宗室子弟敦诚、敦敏和张宜泉,彼此唱和,留诗数首,这极其珍贵的文字,它使我们了解到雪芹豪放不羁、才华横溢、高谈雄辩的风貌;了解到他叠遭大故,感愤时事,倾注笔端的创作情况;了解到他晚年生活困顿,流落北京西郊的生活概貌。除却曹雪芹家世档案材料和《红楼梦》脂评批注提供的若干信息而外,敦敏、敦诚等人的诗中关于曹雪芹的行状就是最有价值的了。尽管诗歌使我们感悟到的是凝缩在诗句中行为后面的精神,一种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一种人生的无奈,在无奈中寻找个性至上的精神,神胜于形,但毕竟更真实,更可靠。正是这种诗的灵感,复活了沉睡而冷漠的档案史料一种灵性;注入了锈渍斑驳的文物一股生气;焕发出虫蠹风蚀的字画一点光采。从中使我们体味、追思一代文豪的性格神韵、文采诗胆和气节风骨。

   一、“傲骨如君世已奇”

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曹雪芹不阿权贵、不随流俗、超尘脱俗,几乎他的朋友都把他比作“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

接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

──敦诚《寄怀曹雪芹》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敦诚《赠曹雪芹》

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白眼斜。

──敦敏《赠芹圃》

阮籍是一个愤世疾俗的人,狂放不羁,脱略形骸,背叛礼教,曹雪芹引阮籍为同调,可见其思维与情趣的相似,恨不能生于同时,无奈在梦中以求之,自号“梦阮”。曹雪芹为什么如此地向往阮籍呢假如简括地说他只是像阮籍一样,以狂猬者的形象反叛社会,蔑视流俗,平衡心理,那还是不够的。因为历史上像阮籍这样有傲骨、有才气的不乏其人,为什么单单推崇阮籍呢阮籍的父亲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而自己是竹林七贤之一。魏晋时代名声最大的两个名士团体,父子俩各占了一份,占尽了当时的风流。阮籍的诗,以饱含心血的《咏怀》八十二首为代表。它开出了咏怀之作的新格局,开出了赋比兴的新手法,开出魏晋风度的新纪元。在煌煌的一部文学史上,阮籍成了继往开来的一座里程碑,再现了屈原沉痛幽深的`心,重弹了《离骚》飘逸浪漫的调。屈原悲怆地呼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阮籍读懂了屈原,他悲沉地写道:

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

曹雪芹很理解屈原和阮籍的心,屈原太“痴”了,为了人格,为了国家,竟投江自尽了;阮籍不痴吗《晋书·阮籍传》说他“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时人多谓之痴。”然而,谁又能晓得,这痴必是性情中人;这痴必是郁结之心;这痴必是大志难遂。曹雪芹没有屈原和阮籍的官位和名士地位,面向天地,呼天抢地的宣称,而他只是一介寒士,生前漠漠无闻,但内心的痛苦更慎兄加深广,情调更加低沉,他用如椽的巨笔写下了凝重的自题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人生的无奈,在无奈中寻找,这是一种独立人格的追求,是一种自由思想的追求,是一种众人独醉我独醒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视富贵如浮云,而是拒绝与功名相掺合的庸俗;不是视权势如污浊,而是拒绝与权势相孪生的肮脏。阮籍正是有这样超群绝伦的见识和明智,在如履薄冰的政治处境中,鄙弃琐屑的世务、外在的功名,而追求人格的独立。当曹魏王朝大将军曹爽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时候,身为大将军府参军的他不但没有借势往上爬,反而以脚疾为由,离开了曹爽。一年后曹爽集团被司马懿集团一网打尽,满朝上下对阮籍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他却默默地走进竹林,隐居了。可见,不拘世俗,注重内在人格的修养,嵌崎磊落,成为魏晋风度的一代人望。曹雪芹回忆起其家族伴随康熙王朝,不也曾有过红极一时,可当皇权更迭时,却落了个破巢之卵,一败涂地。从这一荣一枯中成长起来曹雪芹怎能不发自肺腑地崇仰阮籍呢,他是大梦醒后明白这些的,已无法效法阮籍了,但在梦中他也要追寻阮籍,于是自号“梦阮”。

无奈的人生,迫使阮籍发狂,举止非常。他用青白眼看待社会。所谓青眼,是用黑眼珠对待挚友;所谓白眼,是用白眼对待俗人。曹雪芹虽没有这种形狂,但地地道道学会青白眼观察社会。他用青眼,看到了被侮辱、被压迫的青年女子悲惨的命运和人生;他用白眼看到“须眉浊物”般的贵族上流男子的卑劣。《红楼梦》是曹雪芹用青白眼辩析后的活生生的社会写实。

阮籍故作名士之态,放荡不羁,其实是注重本性后的真情流露,因而,他宣称:“礼教岂是为我所设!”(《晋书·阮籍传》)他敢于公开表示好色,喜欢他所喜欢的女人,好色而不淫。曹雪芹用一生的心血描写贾宝玉是一位情痴,是一个意淫的典型,而且敢于嘲笑用整个封建礼教包装的市俗世界。

阮籍穷得家中别无长物,除了酒就是书。他边喝酒边读书,平复他受伤的心灵,开拓他驰骋的思路,挥洒他创作的灵感。曹雪芹也嗜酒如狂,在酒醉朦胧的意态中远离世俗的黑暗和不幸,在酒醉亢奋的激情中走进创作的天地,恰如敦敏所题:

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

   二、“爱君诗笔有奇气”

曹雪芹身边的朋友多次写诗颂赞他的诗才,如“诗才忆曹植”、“诗追李昌谷”、“知君诗胆昔如铁”等,三国时代的曹植、中唐诗人李贺都是年少的天才,用他们来比喻曹雪芹,足见其才华横溢。在《红楼梦》这部举世无双的巨著中他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现。他把民族的智慧、文化和才华,发挥到极致,无论思想和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问──红学,是因为它博大精深的知识底蕴、文化积淀造就的,人们常说一句话:“说不完的红楼梦”,是极其准确的。

其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土地制度、法律制度、官吏制度、宗教制度、婚姻制度、奴卑制度、嫡庶制度等都有涉及和描写;再如意识形态方面:佛教、道教、老庄思想,以及明清时代思想解放的萌动等等。

其文学创作的实践和思想,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且不论叙事艺术之炉火纯青,单就小说中运用诗词歌赋这一点,形式全备,几乎囊括中国古典诗词的各种诗体,有拟《春江花月夜》之格的,仿《长恨歌》之体的,师楚辞之魂的,……更不用说唐代王维、李贺、李商隐诸多诗人的名句和意象,自然化入,既与小说中人物的情感意绪、性格特征相匹配,又大大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含量,扩张了美学境界。

其所展示的中国民族艺术,简直是异彩纷呈。他对绘画艺术,有着独具慧眼的见解,在小说人物的言谈笑语中透出独特的美术理论和美学情趣,与小说叙事互为表里,相映成辉。他对音乐及民族乐器的描写,别有洞天,对雅音乐的追求,对琴理的透彻,熠然照亮传统高雅音乐与人格、人品、人文环境的契合所在,幻化出贵族之象。还有服饰描绘,既有对典型人物宝玉、风姐等人物穿戴的工笔,又有大场合中对众人衣饰的小写意;既刻画出人物衣饰的考究,又几笔点画出人物穿戴的个性化。锦衣绣袄,珠环翠绕,令人巡礼了中国古代民族的服饰。

其对文化民俗的描写,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且不论人们熟知的《红楼》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单就陶瓷文化,全书就有十五个章回40多处的描写。陶瓷中的名品、珍品荟萃,有宋代汝窑、定窑的,有明代成窑、官窑、宣窑的,令人美不胜收。当然还有竹、木、藤质的明清家俱摆设。

其对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治疗,养生保健等方面的描述,更令人叹为观止。据统计在叙事过程中结合人物的疾病和治疗描述,多达290多处,5万多字。使用的中草药和各种方剂有40多种,提到的太医、御医、游医14名。虽然都是为叙事情节的需要而设置的,可作者写的如此合情合理,自然而然道出中医学基础理论,简直是大手笔。

从上面几个方面的简述,可知红学之谓红学,首先是其博大精深的知识底蕴。恰如刘梦溪先生所说:“《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结晶,里面渗透的传统文化的因子异常丰富。就反映生活的丰富性来说,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就其包含的文化因子来说,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汇。文学、艺术、技艺的各种形式,包括诗、词、曲、赋、歌、赞、诔、偈、匾额、对联、尺牍、谜语、笑话、酒令、说书、百戏、雕刻、泥塑、参禅、测字、占卜、医药,以及诗话、文评、画论、琴理,《红楼梦》中应有尽有,真可以说是文备众体。没有多方面的文化积累,断写不出《红楼梦》这样作品。同样,真正读懂《红楼梦》,也需要相应的知识储备。”(《红楼梦与百年中国》)曹雪芹是天才,读懂天才所写的书,也需要知识。特别是学者对它的研究,对这座富矿的开采和提炼,才能使它真正成为一门学问。中国现代学术是以《红楼梦》研究开其端的,以至在当代几乎成为一门显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列为中国三大学问。

三、穷困潦倒,愤发著书

从他朋友的诗文中可以了解到曹雪芹的晚年生活十分困顿,“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曹雪芹年青时代一下子从“钟鸣鼎食之家”跌落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贫困境地,虽然受到巨大的打击,面对残酷的命运,但他依然狂放不羁,抗争命运,不惧厄运,一股英气胆魄溢于言表。“高谈雄辩”,与朋友唱和诗歌,声琅乾坤,肝胆照人。等到他晚年,体力渐渐不支,贫困对他的精神和生活的压迫,就日见加著。人生只有在最艰困的境遇下,才能体会人格的伟大。曹雪芹的人格伟岸虽不减当年,但更多地是借酒浇愁,敦诚说他“举家食粥酒常赊”;敦敏说他“卖画钱来付酒家”,正是这种境遇下,敦诚才在诗中写到:

劝君莫弹食客铗,

劝君莫叩富儿门。

残杯冷炙有德色,

不如著书黄叶村。

而曹雪芹也正是在朋友的鼓励下,愤发著书。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过程,我们几乎无所知之,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其心理动机的揣想。古今中外的作家们,其创作心态虽多种多样,但大抵离不开“发愤”二字。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

古今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段话道出了这些卓越人才的创作心理机制,一般都是从大得大失、大欢大悲、大起大落的生命体验中经历过,“意有郁结”而后产生巨大的悲愤的情感力量。它不再为个人的悲愤的处境而呼天喊地,而是指向了冥冥的上天、苍茫的大地,进行无数的拷问;将自己溶于历史长河之中,思索兴荣坏败的答案;追问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愈是拷问的执著,愈是思索的深刻,愈是趋向哲思,也就愈是远离芸芸众生,愈是不为世俗所理解,这是天才的痛苦!天才的孤独!也正是伟大的痛苦!伟大的孤独!当天才与痛苦搏击后产生的孤独含有内心宁静、恬淡和超然的意味,它不为名利所动,特立独行,倜傥不群;当激情与孤独相融合后产生的创造,含有乐在其中,甘为其痴,沉醉于呆,忘情于自己的事业之中,这是赋有天才素质的人才所具有的境界。一个诗人、文学家、学者如果经受不住心灵的孤寂和思考的痛苦,不能坦然直面飞来的横逆,远离尘世的喧嚣,那他想有所作为,多半是一枕黄粱。因此,只有历炼过那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和孤独,他才会发现先人所未见,焕发出探索的激情和创造性的思维。如果说曹雪芹创作冲动的契机源于幸福与痛苦的巨大落差和强烈对比,那么他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人类美好感情的回忆,对理想世界的希望就成为他创作的动力。他在《红楼梦》的开篇就表露了自己奋发著书的心理动机: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常见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己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厌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

曹雪芹这番独白看似平淡,实则是内心激荡的情感被岁月冲洗得越来傲世抗俗,甘于淡泊。像壶口瀑布的黄河之水,飞流直下,水翻浪滚,气吞山河。当流经一段,顿时波平浪缓,一泄千里。这就是在平静背后孕藏的巨大力量。儒家所崇奉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曹雪芹已无法做到了,身处末世,既无立德的可能,又无立功的机遇,半生潦倒,一事无成。他只好立言,以“假语封言”,为“闺阁昭传”。出于这样一种创作动机,年年岁岁守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日日月月伴着“晨风夕月,阶柳庭花”,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完整的梦,给世人一个清醒的梦,给后世一个理想的梦。他“意识着一切生命的痛苦,不只是意识着自己的痛苦。但是,必须由于自己本人经历的痛苦,尤其是一次巨大的痛苦,才能唤起这样的认识。”(叔本华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543页。)在他的心中,不仅仅是八旗才子的“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而是透过悲凉之雾看到美丽可爱的女儿世界,激发了他冲天的豪情,惊人的文笔。“写出胸中块垒时”,“直追昌谷破篱樊”!用生命在拼搏,在向中国文学的顶峰冲刺!

曹雪芹生平事迹实在是知道的太少了,尽管红学家穷年累月地精心考证历史素材,再加上“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展开丰富的联想,但是我们还是难以据实素描似地勾勒了曹雪芹的风貌。不过,正因为他写出了一部伟大的《红楼梦》,曹雪芹才成为伟大的人物,才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并从而具有了研究的价值。《红楼梦》是在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辽阔、丰厚的土壤上生长出来的艺术奇葩,曹雪芹是中华民族杰出的代表,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用一首小诗表达我们自豪与遗憾的心情:

曾遣巨笔临天下,

伟神文笔足千秋。

可怜当年落九流,

雪泥鸿爪难复求。

以上就是与曹雪芹生平简介相关内容,是关于曹雪芹生平简介50字左右的分享。看完曹雪芹生平简介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

(0)
上一篇 2023年5月17日 18:23
下一篇 2023年5月17日 18:24

热点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