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淄博成为互联网界的“顶流”城市。
年轻人涌向淄博,吓得烧烤店老板不敢开门。以淄博为名的烧烤店也在反向涌入一线城市,试图利用这个春天的热度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营业额。在距离淄博400多公里的北京,以淄博烧烤为名的新店纷纷开业,成为这股热潮在异地的验证。
崭新的招牌挂上了,小炭炉端上了桌,圆圆的烤饼成了必点的特色菜。山东口音或者东北口音的老板会时不时的向催菜的客人解释:“不好意思,我有点忙。”
这些一线城市的淄博烧烤店真的是淄博的吗?离开拥挤的小镇街道,入乡随俗,转做一线烧烤,会有人买吗?
刺猬公社走访了多家名为淄博线下的新店,探寻北京版淄博烧烤的秘密。
淄博的风吹到北京了
淄博烧烤店,位于北京中关村,4月底刚开业。招牌是新做的,单独用红色设计了“烧”字。全新的红色油漆使它看起来特别明亮。
5月1日,这家被大众点评标为“新店”的商家迎来了第一次点评。一位嘉宾给出了4.5分的高分,评价道:“不用特种兵出行,不用人挤人,出去溜达了一圈,吃了最近超级火的淄博烧烤。”
不是所有的顾客都买它。这家新店开业一周以来,获得了两极分化的评价——要么是近五星的高分,要么是只有半星的差评。差评主要集中在菜品短缺、上菜慢、油烟味重。一位顾客甚至愤怒地写道:“与淄博无关。”
根据刺猬公社的实地走访,上菜慢的原因是每班只有两个店员,一个负责收银和餐具发放,一个负责烤串、碳烤箱、烤饼和切。两个店员需要照看20多桌客人。用餐高峰期,店内座无虚席,服务人力严重不足,呼唤店员的声音此起彼伏。
开业才一周,生意这么火爆,可能连老板都没想到。
据附近一位店员介绍,这家名为“淄博烧烤”的店,原本是一家麻辣烫店。淄博在网上红起来后,店面被一个在附近开啤酒超市的淄博老板拨出来,经过装修,变成了今天的烧烤店。无论是周中还是周末,来打卡的客人络绎不绝,只有两个店员要在店里来回穿梭,回应客人的要求。
除了人手不足,客流远超预期的另一个证据是食材短缺。
下午两点,负责收银的店员终于可以留在收银台休息了。每隔几分钟,就有人打电话来预订晚上吃饭的地方。店里不再拥挤,但有几桌新客人。
桌子角上贴的二维码还没有生效,客人需要到收银台旁边的货架上自己取菜。肉和蔬菜用铁标签串起来,放在不锈钢盘子里。如果店员不解释,我还误以为是麻辣烫时代遗留的设备。伴随用餐高峰而来的,还有店内的热门食材。一半的盘子已经空空,只剩下残渣和价签。
空空如夜的吃饭的地方,图的作者。
短视频时代造就了一种特殊的综合症。人对身边的事不熟悉,但对遥远的事更熟悉。此时此刻,在北京中关村大街的一家淄博烧烤店,门口经常有穿着人大附中校服的学生经过。无论是说北京话的大姐,还是叫店员“老美儿”的东北哥,都熟知吃淄博烧烤的精髓。我熟悉了,仿佛齐的记忆从未远去,史前龙山文化正通过烤箱复活。
现在龙山文化离复活还很远。店里的洋葱卖完了,东北大哥愤怒地质问店员:“那个淄博烧烤,不是要放一堆饼干和洋葱吗?”这洋葱没了,淄博烧烤算什么?厨房里有什么没洗的吗?给我一些新鲜的。”
一串没有灵魂的饼干,烤肉。拍摄:作者
负责上菜切的店员只好连连道歉,说店里真的没有洋葱了,送洋葱的卡车还在路上,最早也要下午才能送到。确定隔壁便利店不卖洋葱后,东北大哥只好放弃了淄博烧烤的精华,错过了齐和龙山。
三公里外,另一家同样挂着“淄博烧烤”招牌的小店,因为开业早了一个多月,被命名为“北京首家淄博烧烤店”。3月中旬开业后,生意火爆一直持续到5月。店里只有30桌,5点前就把号码按顺序排好了。如果错过第一批录取名额,等待时间从1小时到3小时不等。
据来自淄博的食客介绍,老板是淄川人,只是价格改成了北京版,烧烤味道基本还原了淄博的风味。
来这里的客人被队列吓跑了。“排队太久”、“排队这么久不值得”、“不及预期”成为差评的主要来源,使得这家新店的大众点评评分一直保持在3.3分,远低于木屋烧烤、毛峰烤串等连锁烧烤店。
换个招牌会不会更好?
这个春天,“淄博”成了交通密码。出现在北京街头的,不仅有淄博老板匆匆忙忙开的新店,也有很多老店通过换招牌换菜单想尽办法搭顺风车。
龚伟村的一家淄博烧烤店是由一家讲述英雄故事的烧烤摊更名而来的。因为匆忙换了招牌,店里的订餐码上印了地摊烧烤的logo。为了强化仅存的几个淄博元素,老板特意在大堂墙上画了蓝底白字的网络名人路牌图案,上面写着“我在淄博很想你”。
有住在附近的居民说,这家烧烤店的名字已经改了好几次了。一开始是“大家家”,主打韩式烤肉。2021年秋改为“英雄故事地摊烧烤”,主打综合烧烤;2023年4月,趁着淄博烧烤的热度,招牌改成了“淄博烧烤”。换了三次名字,隔壁的麻辣烫店还在。
截至2023年5月8日,该地址的“英雄物语街头烧烤”在大众点评中仍显示为经营,大众联系电话与上述“淄博烧烤”相同。店里最新的用户留言写道:“现在跟风,改名淄博烧烤。”
为了借东风“顶流”,一些店铺彻底改头换面,挂上了“淄博烧烤”的招牌,而另一些连锁烧烤店则在原有品牌的基础上连夜推出淄博烧烤套餐,作为本季度的主打商品。
在北京有11家分店,好玩的小火炉烧烤就是追求“淄博风格”的行动派。
趣灶之前的定位是东北烧烤。在大众点评的商家简介中,店家这样介绍自己:“东北人对烧烤的热爱几乎达到了‘什么都能烤’的程度,各种烤品在炭火的加入下都能变得诱人美味。…..自开店以来,我们坚持从东北空(如丹东小黄牛、哈尔滨娃子)调运新鲜食材,尤其是炭炉,打造室内DIY烧烤的消费场景。”
今年春天,东北烧烤被淄博烧烤抢了风头,但是东北烧烤的老板们都把重点放在了“都来了”,都是朋友,不管在哪里。
4月26日,北京多家好玩的小火炉店推出了“淄博烧烤灵魂伴侣套餐”,印有“淄博烧烤”字样的海报摆在显眼的地方。8.8元的套餐包括6块曲奇、1根香葱、1份蒜蓉辣酱、1份干调料。上线13天,套餐在美团已经卖出3000多份。
五一节后的第一个周日,刺猬公社在北京丰台区的一家“好玩的小火炉”排了两个小时的队,也没吃到这家“东北版”淄博烧烤。人很多,有人拿出手机和支架开始直播,展示北京“淄博烧烤”的盛况。
目前店里的主打菜已经变成了内蒙羊肉、哈尔滨牛大羊肾、长白山林蛙、东北冻梨、淄博饼干。淄博烧烤开启了山东省餐饮新时代。
相比实体店,外卖是淄博烧烤打入一线城市更快捷的方式。在美团外卖中搜索“淄博烧烤”,可以出来一整排标注为“新店”、“人气新店”的商家。
途远美团外卖截图
以刺猬公社所在的建外SOHO为例,分布范围内共有27家淄博烧烤店,其中22家为新店,占总数的81.48%。相比之下,刺猬公社所在的配送范围有4家家乡鸡,6家鹤岗串串,33家汉堡王。
短短一个春天,从开店数量来看,淄博烧烤已经离开了鹤岗串串等品类,与黄焖鸡米饭并肩,直奔沙县小吃和锦州烧烤。
外卖的启动成本低,启动速度快。淄博烧烤在一线城市的外卖市场红红火火,就是这种全民热潮最直接的证明。
玩完后
走进北京的淄博烧烤店,几乎每一桌都会聊上几个关于淄博知名度的故事。有的讲了淄博曾经辉煌的服装业,有的讲了多年去淄博烧烤的经历。他们笑着说:“我只是觉得好吃,所以没发现商机。”
在400公里外的北京,淄博不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个自然确立的社会话题,一个当下最流行的符号,一个从线上蔓延到线下的兴奋点。
当然,凑热闹是合理的诉求。淄博火热的烧烤,本来就有“热闹”的因素。便宜的价格,美味的食物,轻松的氛围,都不足以成为游客千里迢迢来淄博烧烤的理由。是互联网时代巨大的传播势能,把一点点美食、好客、善良、快乐滚雪球成全民“热闹”。
有人赶到淄博凑热闹,人流量大到烧烤店老板都不敢开门;有人想留在当地凑热闹,于是诞生了很多挂着“淄博烧烤”牌匾的新店和烤肉串,还有没空去过淄博但想一探究竟的当地食客。
回到原来的问题,一线城市的淄博烧烤还有人买吗?如果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管分数多低,只要挂了淄博的名,门口总会有人排队。
但这种购买还停留在“凑热闹”的阶段。
热闹过后,有的食客满意了,说“省了一张火车票”,感受了一把淄博烧烤;一些食客失望而归,愤怒地谴责在北京开设的淄博烧烤店。结果这些新店几乎都得到了两极分化的评价,在目前的店铺评分体系下很难获得高口碑。评分低,客流量大,是北京淄博烧烤店的共同特点。
北京一家淄博烤肉店,价值32元的菜品,由笔者。
超负荷的热度让店铺难以判断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也不敢贸然扩大店铺规模(食材、面积、人力等方面),导致供不应求导致大量差评。
淄博烧烤进军一线城市的“蜕变”来自于网络流量。很多想利用知名度赚快钱的店家只是把淄博这个词作为噱头,却没有还原淄博烧烤的真正风味,更没有还原其本土“人情味”的灵魂,这进一步淡化了淄博烧烤在其他省市的特色和口碑,让山东以外的淄博烧烤陷入了野蛮生长的状态。
对于淄博烧烤这个略带乌托邦色彩的故事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结局。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