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女乘客被夹身亡,地铁有多重保护机制,为什么被夹事故经常发生?乘客应如何自我保护?
2022年1月22日下午4点半左右,上海地铁15号线祁安路站,一名老年女乘客下车时被夹在屏蔽门和安全门中间。
从现场监控视频看到,屏蔽门警示灯已经亮起,工作人员发现后试图打开屏蔽门。
但意外的是,此时的地铁列车忽然启动,女乘客被卷走。工作人员随后才跑着按下紧急停车按钮,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据悉当时的场景,吓坏了附近的其他乘客,一位老爷爷特地捂住身边孩子的头,不想让其看见这血淋淋悲惨的一幕。
不幸的是,该名女乘客抢救无效不幸身亡。该名女乘客被夹的事故当下曝光后,引起无数网友的悲痛惋惜以及质疑。
有网友在表示哀痛的同时表示,老人自身有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是否强行上下车;
也有网友怀疑,工作人员是否操作失误,不能理解为什么最后才按下紧急停车按钮;更有网友开始质疑15号地铁列车设备故障,并吐槽自动驾驶列车速度实在是快得惊人……
网友的讨论热火朝天,但上海地铁官方3天后才发布情况说明。他们首先表示对者的痛惜,也将会安抚者家属。
最关键的是,他们提到地铁事故发生后,已经在进行事故配合调查,并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紧急事件处理的培训。
而地铁车站的相关负责人也在采访时,强调突发事故应先按紧急停车按钮。
上海女乘客这起事故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事故时隔一年,但网络上依然搜索不到关于事故原因的详情后续报道。但当时广大网友和相关专业人士面对这起悲剧缘由,主要围绕了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和自动驾驶系统在网络上讨论了起来。
从网络曝光的监控视频来看,站台工作人员最后才按下紧急停车按钮是操作不当。
而一位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像这种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就应该首先是停运进行中的列车来进行相应处理。
因为这样才有更多的时间,事故乘客采取自救,工作人员采取他救,所以按下紧急停车按钮的时机十分重要。
工作人员对这紧急突发情况的处理思维和步骤不大称职,可以说是并没有意识到。
在工作人员操作失当的前提下,地铁列车屏蔽门的开合状态是自动控制的,那屏蔽门为什么无法识别和感应异常情况?
该名专业人士表示,其实地铁列车的自动控制系统,和是否是自动驾驶汽车关系不是特别紧密。因为所有列车在驶出站台前都会自动检测屏蔽门状态,来确定是否能够发车。
如果屏蔽门出现物理故障或者通信故障,列车会自动发送“关好列车门”的信号,此时就需要工作人员来人工处理屏蔽门故障情况。
换句话说就是,列车屏蔽门的信号如果被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切断了,自动驾驶列车就无法感应,而人为故障解除,所以会突然自动发车,最终酿成了悲剧。
具体原因目前依然不明,乘客的安全危机依然未解除。
那么乘客在乘坐地铁时应该如何自我保护?在发生事故时该如何处理?
乘客们还是得先学会预防和自救。地铁屏蔽门打开的时间空隙是10秒,如果乘客动作不够快或者遭到强行挤压,则很可能会被夹住。
在乘坐地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车门和屏蔽门的闪烁灯和警示提醒,不要强行上下车,以下的事项还是要注意的。
第一,千万不要以为用手就能让地铁屏蔽门弹开。因为电梯门感应到的人体的大小和面积,和地铁屏蔽门所能感应到的不同。
地铁屏蔽门在无法感应到手的接触大小时,不但不弹开还会强行关门。
第二,屏蔽门并不是遇阻后就打开。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一旦遇阻就打开,周围有些不守规则乘客便会趁空隙钻进去。
这时候再打开再进入,客流量繁忙时期,反复开合不仅会延时还会发生事故。
第三,屏蔽门遇阻反复弹开3次会全部关闭。前两次是防夹缓冲,第三次后为了准时发车屏蔽门遇阻后不会再打开。
第四,不要以为挤进屏蔽门就安全了。屏蔽门后还有车门,如果硬挤,当列车真正启动关上车门,这种行为就相当于把命送给阎罗王。
地铁自动驾驶是技术的进步,但上海女乘客地铁被夹事故也让不少人对自动驾驶心生恐惧,除了改善技术问题,工作人员的施救是否真正的能提供帮助也是值得重视的。
当然,广大乘客学会预防和自救,为安全加上一层保障就更好了。
最后提醒一句,疫情期间即便全然放开了,还是尽量不要到类似地铁等扎堆的地方去。本期完,下期见。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