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螟(蜡螟最怕什么)

本文主要讲的是蜡螟,以及和蜡螟最怕什么相关的知识,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不要忘了将本文分享给朋友。

蜡螟的生活和习性

蜡螟当平均气温超过13℃时,幼虫开始醒眠活动。气温下降到8℃时,箱温下降到9℃以下,幼虫开始越冬,结束危害。

大蜡螟一年发生3代,它完成一个世代,约需60~80天,各虫期的长短随季节变化有很大差异,卵期为8~23天,幼虫期27~48天,蛹期9~23天,成虫期为9~44天。

小蜡螟一年也发生3代,卵期4天,幼虫期42~69天,蛹期7~9天,成虫期4~31天,雌蛾较雄蛾期长1~2倍。

蜡螟一般出现在3~4月,白天潜伏不活动,晚上活动,雌蛾与雄蛾在夜间交尾,然后潜入蜂箱里产卵。卵产于蜂箱的缝隙处或箱底的蜡屑处。一只大蜡螟每昼夜产卵100~900粒以上,最多达1800粒。一只雌蛾最多能活10~14天,卵经10天孵化,初孵化出的小幼虫体长不足1毫米,行动灵活、爬行迅速,每秒钟可爬行7~8毫米,刚孵化的幼虫不喜欢在箱底靠吃蜡屑生活,而是设法钻到蜂群的巢脾上去,护脾的工蜂对它们的行动并不阻挠,于是这些幼虫就趁机钻进巢脾。

幼虫进脾后,潜伏在巢房的底部咬食巢脾蛀成隧道状,造成蜜蜂”白头蛹”病。当幼虫在巢脾中发育成5~6日龄时。由于身体长,食量越来越大,对巢脾的破坏力也就越来越大,此时工蜂才感觉到它们的威胁,开始清除”白头蛹”,并哨咬有虫的巢脾,将巢虫拉出,有的落到箱底,靠吃蜡屑生存。这时工蜂绝对不让长大的了的巢虫再上巢脾。如蜂群弱,脾内巢虫很多,工峰无法抵挡,蜂群不得不弃巢飞逃,另迁新址筑巢。原蜂巢被巢虫危害,几天后整张巢脾就被吃得一干二净,幼虫长大后吐丝作网,并在网中结茧化蛹。蛹羽化为成虫,蜡蛾交尾后再产卵,如此不断循环。

蜡螟的防治

蜡螟以幼虫越冬,且此时又是一段断蛾期,幼虫大都生存在巢脾或蜂箱缝隙处,抓住其生活史的薄弱环节,更有效的消灭幼虫,保证峰群的正常繁殖。同时要做经常性的防治,其方法是:

(一)及时化蜡 造新脾、淘汰旧脾,换下的老旧脾要及时化蜡。

(二)清洁蜂箱 经常清扫蜂箱内壁和箱底的蜡屑,保持蜂箱内的清洁,不给巢虫有可食的机会。并用油灰封闭蜂箱缝隙,铲除巢虫滋生地。

(三)饲养强群、合并弱群 使峰多于脾,以利蜜蜂保护巢脾防止巢虫上脾危害 发现巢虫要及时处理,换箱换脾,对蜂箱、巢脾进行消毒,经常打扫卫生,保持箱内清洁干燥,给蜂群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

(四)生物防治

①苏去金杆菌的伴孢晶体,在被蜡螟幼虫食入之后,就会择释放出有毒物质将其杀死,而对蜜蜂无害。印度科学家用0.14%的苏去金杆菌乳剂喷脾,大蜡螟吃后的第五天死亡率达90%,为了达到长期的防治效果,可以把苏去金杆菌的芽孢杆菌压入巢础内,待蜡螟幼虫上脾危害时被毒死。

②利用寄生蜂防治,当今已发现蜡螟大腿小峰和蜡螟绒茧蜂寄生在蜡螟体上,把卵产在蜡螟幼虫体内,靠吸食蜡螟体液生活,使幼虫死亡。在巢虫危害盛期到来之前,把培养的寄生蜂放入蜂箱内,让其寄生、产卵繁殖、吸食蜡螟幼虫体液至死,达到防治的目的。

(五)化学防治

①二硫化碳,每个继箱体用l0毫升。滴加在厚纸上,置框梁上密闭熏蒸24小时以上。

②用96%的甲酸蒸气对蜡螟的卵、幼虫具有较强的杀死力(熏治方法同二硫化碳)。

③二氧化硫,又名亚硫酐,是燃烧硫磺所产生的烟雾。每个继箱按充分燃烧3~5克硫磺计算用量。密闭熏蒸24小时以上。

④温度,巢脾在50℃下加热(不得超熔点) ,经40~60分钟,即可杀死各个发育阶段蜡螟或采取低温处理,将巢脾放在-7℃下经过5~10小时,可将各虫期蜡螟杀死。在北方地区,冬季贮藏的巢脾放置在室外,也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怎样防止蜡螟、胡蜂对蜜蜂的危害?

常见危害蜂群的蜡螟有大蜡螟和小蜡螟两种。蜡螟的幼虫又称巢虫。危害巢脾,破坏蜂巢,伤害蜜蜂的幼虫及蜂蛹,造成白头蛹。可采用淘汰旧脾及时化蜡,经常清理箱内壁和箱底蜡屑,保持蜂箱清洁,不给巢虫有滋生场地,用此防治蜡螟。在蜂群管理上,要养强群,使蜂多于脾,以利蜜蜂保护巢脾,防止巢虫上脾危害。撤出蜂群的巢脾,为防止巢虫危害,可用药物防治。①二硫化碳:每个继箱,放脾8~9张,用药3毫升,滴加在厚纸上,置于框梁上,密闭熏蒸24小时以上。②二氧化硫:是燃烧硫磺所产生的烟雾,每个继箱放8~9张脾,按3~5克硫磺用药量,将药置于空巢箱的瓦片上充分燃烧,密闭熏蒸24小时以上。过7天再熏蒸一次。

危害蜜蜂的胡蜂有多种,其中最凶猛的是大、小胡蜂。大胡蜂不仅能拦劫空中飞行的工蜂,而且还在蜂场巢门口前等候,大量咬食出入巢门口的蜜蜂。小胡蜂捕捉蜜蜂时比大胡蜂更灵巧。小胡蜂捕食蜜蜂虽然不多,但却严重地干扰和破坏蜂群的正常生活,给生产造成损失。摧毁养蜂场周围的胡蜂巢穴,是根除胡蜂危害的关键措施。摧毁胡蜂巢穴,可用捕捉胡蜂给其敷药,放走后污染巢穴,毒杀同伴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用捕虫网捕捉胡蜂,将其诱入1只100毫升左右的广口普通瓶中,立即罩上瓶盖。瓶子内预置毒杀胡蜂的粉剂药物1克左右,瓶内胡蜂因飞翔振翅,将药自动地敷到蜂体各部分,打开瓶盖放其归巢,归巢胡蜂带回的药粉很快污染全巢,达到毁灭胡蜂巢穴的目的。常用毒杀胡蜂的药物有林丹、毒杀酚等有机氯杀虫剂及敌百虫、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有机磷粉剂。

蜡螟的简介

蜡螟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它的分布主要受长期寒冷的限制。在高海拔地区,大蜡螟没有或很少发生。而在东南亚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大蜡螟危害相当严重。中国广东、广西、云南均有记载。雌成虫体肥大,前翅外缘明显向内凹陷。翅展20~40毫米。成虫头部和胸部红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褐色,翅面有黑褐色鳞毛,翅后缘的鳞毛较多。翅端有4条短灰白色斜线。后翅灰白色,翅顶端颜色稍暗。蜡螟的幼虫又称巢虫、绵虫、隧道虫。在蜜蜂巢内取食蜂巢的蜡质,并吐丝造巢扰乱蜜蜂在蜂巢内的正常活动,严重破坏蜂巢的结构,以致迫使蜂群逃逸。成虫羽化后,在傍晚乘工蜂守卫巢口不备之机,潜入蜂巢内,产卵于蜂巢蜡脾上。幼虫也能为害毛皮和羊毛。年发生1~2代。以蛹越冬。

以上就是与蜡螟相关内容,是关于蜡螟最怕什么的分享。看完蜡螟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3日 08:00
下一篇 2023年3月23日 09:07

热点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