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清除了“胃癌黑手”幽门螺旋杆菌,不能掉以轻心!两大病因悄悄让胃癌找上门。
今天先来介绍一位比窦娥还冤的患者赵先生的病例故事。
赵先生今年59岁,在三个月前做了一次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可赵先生不能接受这个结果,他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冤的肿瘤患者,为什么赵先生认为自己冤?
因为他三年前清除了幽门螺旋杆菌这个胃癌的公认黑手,所以一直确信自己能够有效远离胃癌,但为什么最终依然没有逃过胃癌的重重一击呢?
1、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旋杆菌是我们胃里一种常见的寄生菌,感染后主要会引起胃肠相关的疾病,约90%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约40%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约15-20%是消化性溃疡;1%是胃癌或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2、除菌后依然得癌,赵先生做错了什么?
通过回溯患病经历,专家发现,三年前赵先生C13结果虽然是阴性,但他出现了
重度的萎缩性胃炎这一癌前疾病,同时因为长期的应酬和疏忽吃药,也没有定期复查,赵先生在短短3年时间就加速走向胃癌的道路。
专家表示,赵先生在发现并清除幽门螺杆菌后,仅仅只做对了远离胃癌的第一步,第二步还要定期复查幽门螺杆菌和胃镜的相关检查,警惕二次感染,才能更好地远离胃癌的侵害。
至于除菌后依然会出现胃癌,具体有两大病因。
胃癌的发生其实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环境、饮食因素都会促进非癌的胃病变转变为胃癌,比如高盐饮食,抽烟饮酒、缺乏维生素c等都会促进胃癌转化。
另外,毒力较强的菌株感染,比如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将正常的胃黏膜转变为非萎缩性胃炎,一步步进展为肠上皮化生。所以清除了幽门螺旋杆菌是远离胃癌的关键步骤,但除菌后反而会使胃癌不易被发现。
1、除菌后胃癌不易发现的三大原因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除菌后胃癌,是指除菌治疗后一年以上
发现的胃癌,此时的胃癌绝大部分是除菌前就已存在,为什么没有发现呢?
一是胃癌
个头小,平均直径在8-10mm,有些甚至小到1-2mm,一般情况胃镜根本发现不了。
二是除菌后,胃窦会出现红黄交织的花斑改变,是一种炎症反应,在这种底色上再出现癌组织,
颜色趋同会扰乱我们发现这种除菌后的胃癌。
三是除菌后胃癌,胃癌的表面会出现一层相对正常的细胞,称之为非癌上皮,使癌细胞隐藏起来。
所以除菌后的定期复查很重要,才能及时阻止胃癌的到来。
2、除菌后复诊频次
根据中国胃癌筛查和早诊早治的指南,如果患者只有一个部位的萎缩性胃炎或者肠上皮化生,建议3年做一次胃镜;如果是多部位萎缩或重度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建议2年做一次胃镜。
3、除菌后胃癌疑问解答
①既然除菌后残存的胃癌更不易发现,是不是查出幽门螺杆菌后,必须要做胃镜,看有没有胃癌再除菌?
从个人建议来说,年龄大于40岁、曾患过癌前疾病、父母或者子女患有胃癌人群、有其他容易并发胃癌因素的这几类高危患者,建议先尽快做内镜检查。
②因为除菌后胃镜不易发现胃癌,那我做什么才能排除胃癌风险?
除了普通内镜检查外,对于高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可以使用放大内镜,将可疑病变放大几十倍甚至百倍,观察表面结构以及血管走行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
另外也可以进行活检取样来确定病变性质;其次,也可以通过检查血清的胃蛋白酶以及胃泌素17两个指标,为辨别是否为高危人群提供依据。
癌前疾病指的是与胃癌相关的胃的良性疾病,包括常见的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癌前病变指的是上皮内瘤变。
专家表示,现有的研究表明,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是能够大大降低胃癌的发生率,但不是杜绝。如果除菌之前没有胃癌,但有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除菌之后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有但不多。
1、哪个阶段除菌能够远离胃癌?
当面临不一样的胃部疾病阶段,在不同阶段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收益也是截然不同的。
专家更是指出在胃粘膜没有发生萎缩之前,及时清除幽门螺杆菌可以大大降低罹患胃癌的风险,并且这个节点对于胃癌的
有效拦截有9倍的差距!
2、除菌药物有不适怎么办?
除菌时,对于长期服用各类药物的老年人来说会担心药物有冲突和副作用,这些时候应该如何处理呢?
李雪龙 消化内镜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在疗程期间可能会出现口苦、大便发黑、恶心、腹泻等症状,但无需担心,随着疗程的结束这些症状会自然消退,如果实在影响了日常生活,可以加用一些改善胃肠动力或者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
还有一小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胸闷憋气、心慌等过敏症状,此时就要立刻停止疗程,就诊查明过敏源再调整除菌方案。
今日互动
考考大家有没有认真看:除去幽门螺旋杆菌后,赵先生依然得癌的原因是什么?
评论区留下您的答案,精选评论有机会9.9元获得21金维他维生素E一瓶,赶快来参与吧!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