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访基辅、举行会晤、召开联合记者会、宣布一揽子军事援助……在美国国内爆发大规模反战游行之际,美国总统拜登选择于2月20日对乌克兰进行5小时的“旋风访问”。俄罗斯总统普京则在紧随其后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将矛头直接对准美国,强势回应美西方加码对乌军援。在外界看来,这场21世纪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其激烈程度和持续时间变得更加难以预料。
眼下,俄乌冲突已持续一年,战事依旧胶着。双方兵力在前线“硬”交锋,多方势力在背后“软”较量,其影响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地缘冲突的外溢效应在全球范围迅速显现,与此同时,围绕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谈判进程却异常艰难。
资料图:图为当地时间2022年3月8日,乌克兰基辅郊区,当地民众撤离伊尔平时,穿过一条在废墟上临时搭建的道路。
“交锋”
2022年2月24日,普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随后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俄方于去年4月开启特别军事行动新阶段后,乌克兰陆续得到美欧提供的大型军事装备,双方在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等地展开激烈交锋。
时至今日,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在这场冲突中投入了大量资源。双方在顿巴斯地区集结了大批军队,乌克兰也再次宣布延长国家“战时状态”。目前,美西方承诺向乌克兰提供的现代化坦克已达数百辆,一个巨大的援乌“坦克联盟”逐渐出现在地平线上。“在慕尼黑,每个人都在谈论武器。”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这样描述不久前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增加对乌军援显然已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
俄罗斯方面对此发出多次警告,称美西方的行为可能会把北约拖入“战局”,导致局势出现不可预测的升级。俄新社援引俄罗斯科学院教授亚历山大·古谢夫的观点直言,拜登访问乌克兰就证明美西方已成为这场冲突的直接参与方,美国如继续向乌克兰提供重要军事装备,俄方应该对此作出回应。
这种观点在普京最新发表的国情咨文中似乎得到了印证。普京在演说中痛批美西方挑起“战争”,对于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武器的行为也作出了强硬表态,“乌克兰的远程战斗系统越多,我们就会把威胁转移到离我们边界越远的地方,在战场上战胜俄罗斯是不可能的。”
资料图: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国情咨文。
“核威胁”
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核威胁对抗始终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去年10月中旬北约启动核演习后,俄罗斯也针锋相对在下旬同步进行核演习行动,尽管双方都宣称这是“例行”的,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外界对“核战争”的猜测和恐惧。
乌克兰是核能大国,境内有4座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扎波罗热这些“核”热点地区已成为俄乌对垒的砝码。这些地区一旦发生核泄漏,其后果将会是世界“无法承受之痛”。
资料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去年7月以来,俄乌双方多次互相指责对方对扎波罗热核电站发起炮火袭击,引发外界对核泄漏的担忧。去年11月,乌多地遭袭致全境停电,核电站也停止运行。国际原子能机构于今年1月开始在乌克兰所有核电站进行长期驻扎,以确保核设施安全稳定。
俄罗斯方面多次表示,并不愿意将冲突发展至“核战争”的局面。普京去年底针对核问题表态称,俄罗斯不需要对乌克兰进行核打击,因为这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没有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在日前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再次谈及核武问题时祭出了一个“大动作”,宣布俄罗斯将暂停执行此前和美国签署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原因是美国要求俄罗斯重返条约的条件中,包含要允许对俄核设施进行检查。普京认为此举凸显了美国为自身利益保持单边优势、削弱俄罗斯的意图,“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在持续巩固自身核武器库,以对付俄罗斯。”
“制裁”
俄乌冲突伊始,美西方便迅速反应,在能源、贸易、金融、外交等各领域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俄方以多项反制裁措施予以回应。一系列制裁与反制裁的“操作”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蝴蝶效应”。
这其中对于能源市场的影响最为明显。美国率先宣布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其他欧洲国家纷纷效仿,并对俄天然气限价,为俄原油和原油制品设置价格上限。去年9月,“北溪”管道泄漏陷入罗生门,俄罗斯也不再通过该管道向欧洲供气。
其实,俄乌冲突爆发前,俄欧之间就已经形成了非常紧密的“能源关系”。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原油占欧盟原油进口总量的29%,天然气约占41%。冲突爆发后,欧盟与美、英、日等一起对俄罗斯实施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九轮制裁,使得欧洲能源缺口逐渐扩大。在能源价格飙升的冲击下,制裁引发的反噬效应令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3日,乌克兰首都基辅,城市处于停电状态。
美欧大规模制裁对全球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全球经济复苏本就面临着地区不平衡、政策不协调及疫情反复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乌克兰危机叠加西方制裁给脆弱又敏感的全球供应链带来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美西方在实施制裁过程中有意扩展国家安全概念的内涵外延,在全球推行“价值观”贸易和“小圈子”合作,破坏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秩序。
“入约”
北约东扩是这场危机中绕不开的话题。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延续冷战思维,不断东扩,一步步把势力延伸至俄罗斯周边。
俄罗斯的诉求是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并保持中立,使此地成为俄与北约之间的军事缓冲地带。然而乌克兰更想依靠北约谋求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早在2002年便提出加入北约。2021年11月起,乌克兰多次入约的尝试、北约密集向欧东地区增派军舰和战机、美国加大与乌克兰军事合作等种种因素,综合起来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资料图: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事实上,北约内部对乌克兰加入一事看法不一。乌克兰能否入约需要北约所有成员国协商一致决定。彭博社援引欧洲高级外交官的观点说,一些北约成员国认为需要谨慎对待乌克兰入约一事,因为集体防御机制可能会将北约拖入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日前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态称,乌克兰必须作为独立主权国家加入北约,言下之意乌克兰局势尚不明朗,此时接纳乌克兰可能不是合适时机。
俄乌之间的这场冲突也给其他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思想冲击,这从芬兰、瑞典“跑步”入约一事可见一斑。芬兰自二战结束以来一直奉行“中立”政策,瑞典更是有着两百多年的军事不结盟历史,两者安全政策的历史性转变可能对欧洲安全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谈判”
俄乌何时才能重回谈判桌?就目前来看,双方明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最近几天,俄罗斯提出愿意与乌克兰谈判,但要求乌克兰“尊重现实”。乌克兰政府显然没有接受这样的提议。
当地时间2022年3月7日,俄罗斯代表团与乌克兰代表团在白俄罗斯境内别洛韦日森林举行第三轮谈判。
俄乌双方此前在白俄罗斯、土耳其开展过数轮谈判,但始终无法就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等关键问题达成一致。“布恰疑云”及马里乌波尔局势更导致谈判受阻,双方均于去年5月宣布暂停和谈。乌克兰于去年11月首次提出了“和平方案”,其中包括“恢复乌领土完整”“俄军撤军”等条件,但俄方对此明确反对,并强调要进行“无先决条件”的谈判。
一直以来,多方力量就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从中斡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次表示,在各方都同意的情况下,愿意担任调解人进行调解;土耳其曾发起冲突后俄乌外长间的首次会晤,称愿意作为中间人继续调停;匈牙利方面禁止第三国通过其领土向乌克兰运送武器,中方也始终支持通过政治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强调当前形势下,要避免危机升级扩大,坚持劝和促谈,管控危机外溢影响,警惕阵营对抗风险。
“鉴于人员储备和战争所需物资消耗殆尽等情况,谈判迫在眉睫。”德国著名哲学家于尔根·哈贝马斯近日在一篇题为《请求谈判》的文章中呼吁人们思考和谈的意义和可能性,“及时谈判可以防止一场漫长的战争夺去更多生命或造成更多破坏,避免我们最终做出绝望的选择。”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