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新能源汽车都不会感到陌生,如今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各家各户的私家车,甚至连城内货车都已经换装为新能源电车了。
据公安部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调研数据,直至2022年第三季度,全中国的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经高达1149万辆,约占全国汽车总量的三十分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每三十辆车里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作为刚上市的车型,这一比例已经相当恐怖了。
而且这一占比还将不断上升,须知目前市面上,每销售四辆汽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这意味着,新能源电车未来要想占领国内汽车市场,简直就是“指日可待”。
不过,令人大感意外的是,这本是用来遮风挡雨的新能源汽车,其实可能比人还要怕冷。
新能源汽车有多怕冷?
首先,我们必须要清楚,这一理论并非危言耸听,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具体的实验数据作为参照的。
自2021年开始,国内知名的汽车资讯平台懂车帝,就斥巨资在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建起了一个大型的汽车测试场地。
平台希望借用该地区的低温环境,来对市面上主流的新能源汽车进行低温测试,由于测试都办于每年冬季,所以,行内人士也将其称为“冬测”。
据平台方面公布的消息,之所以花重金建设场地并购入车辆进行冬测,其实是为了让消费者对新能源的冬季性能有一个更好、更直观的认知。
要知道,在冬测刚开展的当月,我国新能源车的月销量为42万台,但由黑龙江、吉林、辽宁组成的东北地区,新能源的销量却不足3000辆,就这个数字中,还包含了近500台的行政单位特供车。
由此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新能源车在东北可谓是寸步难行,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其实就是北方人民对电动车抗寒性能的不信任。
因此,要想消除北方消费者的偏见,就需要一场大型的横向对比实验,为此,平台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购入了34款和60款市面上的主流新能源车型进行测试,其中除了国产和合资车系外,甚至还有进口车型,覆盖面非常广。
不过,令平台万万没想到的是,“冬测”并没有有效地消除人们的偏见,相反,还加重了人们对于新能源车怕冷的认知。
比如售价高达30万级别的问界M7车型,在冬测期间就多次出现空调无法制热的状况,这对于在冬季的驾乘人员来说,定然是极其糟糕的。
又比如号称国货之光的魏牌拿铁DHT-PHEV,也同样出现空调异常的情况,甚至还伴随混动切换困难的状况。
除此之外,造车新势力岚图的梦想家车型,也在低温情况下,出现了踩电门无力的状况,智己L7更是曝出两次无法挂挡的事故,让消费者和测试者大受震撼。
当然,出问题不仅仅是国产车型,号称新能源最强王者的特斯拉也同样状况百出,它麾下的model3车型,在低温情况下的完整续航里程仅有200公里。
须知该车型先前公布的标准续航数值那可是468公里,如此计算下来,此车的实际低温续航甚至还不足标准的一半,令众人瞠目结舌。
当然,这一状况虽然过分,但也并非个例,参加测试的车型几乎都出现了续航缩水的情况。
比如一汽红旗出品的E-HS9,其续航里程就从460公里缩短至219.2公里,而奥迪的E-tron,它的续航里程则从465公里缩水成了272.3公里。
最为夸张的是售价高达60万元级别的高合HIPHI X,此车先前公布的续航为550公里,但在低温测试中就缩短成了291.2公里,高昂的车价与缩水的里程,使得不少车主颇受震撼。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新能源车如此“怕冷”,难道是偷工减料吗?
新能源汽车为什么怕冷?
事实上,这与“偷工减料”并没有太大关系,其原因是出在汽车的运行上。
众所周知,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它们都有着无数的车载设备,以及大量的运行系统。
这些设备和系统虽然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也能加大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要想它们正常工作,是需要持续供电的,比如服务于车载视听的辅助电气设备,以及控制运行微量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它们都需要从车载电瓶取电。
如此庞大的耗电量对于燃油车而言,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一来是发电机能够源源不断为电瓶供电,二来是耗电量巨大的压缩机能够被发动机带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供电负荷。
但以上两大优势在新能源车上并不存在,毕竟纯电新能源汽车并没有持续供电的说法,一应设备的运行对于它来说就是纯放电。
如果是在极端气温中行车,那新能源电瓶还需要支撑压缩机和空调的运作,这让电量的消耗将变得极为恐怖。
可新能源车又不同于燃油车的油电分算,电池电量既是车载设备的电源,也是动力的来源,这意味着,一旦设备开启过多,必然会让续航大大缩小。
同时,除了驾乘人员外,其实机械运转也是需要热量的,燃油车仅靠发动机做工散发的热量就能满足运转温度,但新能源车显然并不具备这一条件。
因此,新能源车在低温环境下启动,还需要消耗电量开启加热器,以此来维持电池等零件的工作温度,并保障驾驶舱的供暖。
而目前市面上的加热模式又主要分为两类,即热泵制热和PTC制热。
其中热泵制热是依靠吸收车舱外空气的热量,再利用压缩机完成热能的输送,借此来完成驾驶舱和零件的供热,PTC制热则是通过电阻热效应来产生热能,以此来供给零件和驾驶舱。
可无论是哪一种供热,它们都需要消耗庞大的电量,据懂车帝的测算,若运转半小时,热泵制热车型的平均续航将下降15.4公里,而PTC制热车型则平均下降19.5公里,若是长途行驶,那电量损耗将不可估量。
除此之外,特斯拉还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办法,那就是用行驶产生的热量来维持机械运转和驾驶舱的温度,这种办法虽然能减少电量消耗,但需要车辆行驶一段时间后才能开启,在此期间,特斯拉电车仍需要消耗电量来“强行运转”。
不过,这还只是低温运转会出现的问题,须知新能源汽车“怕冷”的核心点还在于电池的耐寒上。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的是,主流的新能源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那就是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此二者间的关键区别,在于正极材料的不同,其中,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为镍钴锰或者铝,而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则是磷酸亚铁锂。
既然都是锂电池,那它们的工作原理就是相当的,那就是靠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之间的化学反应来产生电流。
而化学反应的反应程度与正负极金属活性有关,简单来说,就是金属活性高,那产生和输送的电流就会越多,进而储电和放电的效率也会越高。
但按照金属的特性来看,无论是三元锂电池的镍钴锰、铝,还是磷酸铁锂电池的磷酸亚铁锂,它们在低温环境下都会出现活性降低的状况,进而也就导致电池的充电和放电都会出现问题。
从这一点来看,新能源电池确实不适宜在低温环境下运作,而这也便是新能源车怕冷的关键点。
尽管,眼下各品牌为了解决电池的低温运作问题,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拿出了看家的本领,但都没有实质性进展,该缺电还是缺电,充电效率更是惨不忍睹。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新能源车比驾驶人还要怕冷,毕竟,人还能找到办法在低温环境下行走,但新能源车在低温环境中就有些“寸步难行”的意味了。
参考资料:
《电动车“怕冷”“怕热”是通病,怎么才能开更远?最后一个最有效!》——–中国汽车消费网
《零下20度能跑多远?41款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结果公布》——-北京晚报
《电动车生来就怕冷 技术治不好只能靠秘方》———电车之家
《科普|电动汽车为什么“怕冷”?能不能解决?》——–搜狐网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