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字孝达,别称“张香帅”,1837年跟随父亲出生在贵州,祖籍是河北南皮县。1863年,26岁的他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翰林院,开始了46年的仕途生涯。张之洞曾担任过山西巡抚(今山西等地)、两广总督(今广东、广西等地)、两江总督(今江苏、安徽、江西、上海等地)和湖广总督(今湖南、湖北等地)。
作为地方实权派的“张香帅”可以说主政过大半个清朝,但他的高光时刻还是跟湖广联系到了一起。从1889年12月在武昌下船到1907年9月进京任职,除去中间短暂出任两江总督,张之洞在武汉整整待了17年。正是他大展宏图的17年,也是武汉走上近代化快车道的17年。
上任湖广总督后他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建设汉阳铁厂。这位中年人四处奔波寻找合适选址,亲自出马向各方贷款筹钱,在他的力排众议和竭尽全力下,1894年6月28日,汉阳铁厂1号高炉生火开炼。高兴的张之洞,视察了整整7天。
此后还建立了织布局、纺织厂、枪炮厂等大量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缩小了与西方的差距。
铁厂完工后,张之洞又挂帅修建卢汉铁路,这条纵贯北方与中部的大干线便利了汉口到京城以及沿线城市的交通,极大地促进了人员、物资的流通,也打破了江城仅依靠驿道、水运运输的格局,九省通衢的雏形也开始形成。
张之洞还对武汉三镇作出了明确清晰的城市规划。武昌以教育优先,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是现在武汉大学的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汉阳以工业为主,包括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汉口主要发展商业,建立起许多便民的商贸市场。现在武汉的定位大体与他想法相符。
踌躇满志的张之洞,将洋务报国的一腔热血全部喷洒在这里,张之洞被世人誉为“江城之父”。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武汉三镇发展迅速,一跃成为第二大城市,“驾乎津门,直追沪上”。
如此伟大的功绩,为何又说张之洞被其埋葬呢?
张之洞是封建地主阶级,他大干一场的本意是在大兴洋务,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朝统治,但嘲讽的是,正是他精心治理的此地,推翻了300余年的大清王朝。
张之洞大办新式学堂培养一大批有志之士,大开近代化之风气的江城,涌动着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为以后逼迫清帝退位埋下了种子。他注重用所造枪炮编练新军,史称湖北新军。由于青年人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知,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党抓住机会在新军宣传发展成员,最终在1911年10月10日举行武昌首义。
“王师”变“义军”,苦心经营武汉近20载的张之洞自掘坟墓,他的大清王朝也被自己亲手打造的城市所埋葬。
所以说张之洞“被誉为武汉之父,亲手打造这座强大的城市,但最终被其埋葬”。
虽然封建王朝被推翻了,但武汉的成就保留了。
张之洞殚精竭虑地在三镇大兴实业、修建铁路、建造工厂、发展教育,为这座城市倾注了太多的心血。
而这些努力也没有白费,尽管晚清朽木难救,但仍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